东亚视野下的“中日联合论”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引言 | 第7-14页 |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7-8页 |
二、学术史回顾 | 第8-13页 |
(一)国内研究现状 | 第8-11页 |
(二)国外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三、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第一章 “中日联合论”形成的历史背景 | 第14-17页 |
一、近代中日两国形势的变化 | 第14-16页 |
二、《中日修好条规》奠定的“中日联合”基调 | 第16-17页 |
第二章 日本的联华主张 | 第17-27页 |
一、日本早期亚细亚主义思想中的联华主张 | 第18-22页 |
1.樽井藤吉的《大东合邦论》 | 第19-20页 |
2.冈仓天心的“亚洲一体论” | 第20-22页 |
二、日本的联华实践 | 第22-27页 |
1.“兴亚”组织的建立 | 第22-24页 |
2.甲午战后日本的联华活动 | 第24-27页 |
第三章 清朝的联日主张 | 第27-39页 |
一、李鸿章的联日主张 | 第27-31页 |
1.《中日修好条规》签订前李鸿章的对日观 | 第28-29页 |
2.李鸿章的联日思想的形成 | 第29-31页 |
二、张之洞的联日主张 | 第31-35页 |
1.甲午战前的“联日抗俄”论 | 第31-33页 |
2.甲午战后的联日主张 | 第33-35页 |
三、康有为的联日主张 | 第35-39页 |
1.康有为联日主张形成的背景 | 第35-36页 |
2.康有为联日思想的提出 | 第36-39页 |
第四章 “中日联合论”的评价 | 第39-44页 |
一、“中日联合论”提出的动机 | 第39-41页 |
1.日本的联华动机 | 第39-40页 |
2.中国的联日动机 | 第40-41页 |
二、“中日联合论”失败的原因 | 第41-44页 |
1.日本方面的原因 | 第41-42页 |
2.中国方面的原因 | 第42-44页 |
结论 | 第44-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7页 |
后记 | 第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