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引言 | 第12-16页 |
第一章 破产重整股权转让限制的基本内容 | 第16-28页 |
第一节 破产重整股权转让限制内涵及其比对 | 第16-20页 |
一、破产重整股权转让限制的内涵 | 第16-17页 |
二、与《公司法》中相关机制对比 | 第17-18页 |
三、与《证券法》中相关机制对比 | 第18-19页 |
四、小结 | 第19-20页 |
第二节 破产重整股权转让限制的理论基础 | 第20-22页 |
一、股权基础的丧失 | 第20页 |
二、利益平衡 | 第20-21页 |
三、权责一致 | 第21-22页 |
第三节 破产重整股权转让限制机制的功能阐述 | 第22-28页 |
一、破产重整股权转让限制机制的基本功能 | 第22-23页 |
二、破产重整股权转让限制机制的衍生功能 | 第23-28页 |
第二章 破产重整股权转让限制的类型及其困境分析 | 第28-37页 |
第一节 破产重整股权转让限制的类型化分析:实证考察的视角 | 第28-31页 |
一、破产重整期间与股权转让限制相关的纠纷 | 第28-30页 |
二、非破产重整期间与股权转让限制相关的纠纷 | 第30-31页 |
第二节 破产重整下股权转让限制机制运行困境分析 | 第31-37页 |
一、阻碍重整计划执行 | 第32-33页 |
二、导致债权人激励的形式化 | 第33-34页 |
三、管理层股东义务的软化 | 第34-37页 |
第三章 域外类似机制的比较借鉴 | 第37-44页 |
第一节 大陆法系国家的相关规定 | 第37-40页 |
一、德国《支付不能法》的相关规定 | 第37-38页 |
二、日本破产法的相关规定 | 第38-40页 |
第二节 英美法系国家的相关规定 | 第40-42页 |
一、美国1978《联邦破产法典》的相关规定 | 第40-41页 |
二、英国1986《破产法案》的相关规定 | 第41-42页 |
第三节 小结 | 第42-44页 |
第四章 我国破产重整股权转让限制机制的革新路径选择及具体建议 | 第44-56页 |
第一节 我国破产重整股权转让限制机制的革新路径选择 | 第44-46页 |
一、路径一:完善现有机制 | 第44-45页 |
二、路径二:引入替代机制 | 第45页 |
三、两大路径的比较 | 第45-46页 |
第二节 完善我国破产重整股权转让限制的具体建议 | 第46-51页 |
一、扩大规制主体范围 | 第46-47页 |
二、重整计划执行期间的限度延伸 | 第47-49页 |
三、设立违法转让的追责机制 | 第49-50页 |
四、确定股权转让合同效力 | 第50-51页 |
第三节 相关配套机制的完善 | 第51-56页 |
一、完善破产重整信息披露机制 | 第52-53页 |
二、确认出资人权益调整依据 | 第53-54页 |
三、引入破产重整股份保全机制 | 第54-56页 |
结语 | 第56-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