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43页 |
1.1 论文研究背景 | 第11页 |
1.2 G-四链体 | 第11-14页 |
1.2.1 G-四链体简介 | 第11-12页 |
1.2.2 G-四链体的生物学功能 | 第12-13页 |
1.2.3 G-四链体的荧光检测 | 第13-14页 |
1.3 碳点 | 第14-32页 |
1.3.1 碳点的制备方法 | 第15-19页 |
1.3.2 碳点的掺杂 | 第19-23页 |
1.3.3 碳点的功能化 | 第23-24页 |
1.3.4 碳点的性质 | 第24-28页 |
1.3.5 碳点的应用 | 第28-32页 |
1.4 论文研究内容和研究意义 | 第32-33页 |
1.5 论文结构介绍 | 第33页 |
参考文献 | 第33-43页 |
第二章 多色荧光碳点的制备 | 第43-53页 |
2.1 引言 | 第43-44页 |
2.2 实验部分 | 第44-45页 |
2.2.1 实验试剂和仪器 | 第44页 |
2.2.2 实验方法 | 第44-45页 |
2.3 结果与讨论 | 第45-49页 |
2.3.1 柠檬酸和乙二胺为前体的碳点表征 | 第45-47页 |
2.3.2 对苯二胺和乙二胺为前体的碳点表征 | 第47-48页 |
2.3.3 间苯二胺和乙二胺为前体的碳点表征 | 第48-49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3页 |
第三章 生物功能化碳点的制备 | 第53-63页 |
3.1 引言 | 第53-54页 |
3.2 实验部分 | 第54-57页 |
3.2.1 实验试剂和仪器 | 第54-55页 |
3.2.2 实验方法 | 第55-57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57-61页 |
3.3.1 CD的性质表征 | 第57-58页 |
3.3.2 TAT-CD-PEG-FA的荧光性质和官能团分析 | 第58-59页 |
3.3.3 TAT-CD-PEG-FA的Zeta电位与DLS表征 | 第59-60页 |
3.3.4 细胞成像 | 第60-61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3页 |
第四章 碳点超结构探针用于端粒DNAG-四链体检测 | 第63-73页 |
4.1 引言 | 第63-64页 |
4.2 实验部分 | 第64-66页 |
4.2.1 实验试剂和仪器 | 第64-65页 |
4.2.2 实验方法 | 第65-66页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66-70页 |
4.3.1 碳点超结构探针的制备和表征 | 第66-67页 |
4.3.2 TAT-CD-PEG-FA装载ZnPc的方式 | 第67页 |
4.3.3 碳点超结构探针对telo的时间响应 | 第67-68页 |
4.3.4 碳点超结构探针检测telo | 第68-69页 |
4.3.5 碳点超结构探针检测telo的选择性和抗干扰性 | 第69-70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3页 |
第五章 碳点超结构探针用于细胞内G-四链体原位成像 | 第73-85页 |
5.1 引言 | 第73-74页 |
5.2 实验部分 | 第74-77页 |
5.2.1 实验试剂和仪器 | 第74-75页 |
5.2.2 实验方法 | 第75-77页 |
5.3 结果与讨论 | 第77-81页 |
5.3.1 碳点超结构探针进入细胞跨膜实验 | 第77页 |
5.3.2 碳点超结构探针的荧光示踪作用 | 第77-78页 |
5.3.3 碳点超结构探针对细胞内G-四链体原位荧光成像 | 第78-80页 |
5.3.4 碳点超结构探针对不同细胞周期监测 | 第80-81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81页 |
参考文献 | 第81-85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85-87页 |
6.1 总结 | 第85页 |
6.2 展望 | 第85-87页 |
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87-89页 |
致谢 | 第8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