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4-5页 |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1 绪论 | 第10-14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0-12页 |
1.2 偶合器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3页 |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13-14页 |
2 摩擦偶合器的结构设计 | 第14-28页 |
2.1 摩擦偶合器的工作原理 | 第14-15页 |
2.2 摩擦偶合器的整体设计 | 第15-17页 |
2.2.1 输入轴与电机连接部分的设计 | 第15-16页 |
2.2.2 输入轴的结构设计 | 第16-17页 |
2.3 摩擦块的设计 | 第17-19页 |
2.4 可调阻尼油气弹簧的设计 | 第19-27页 |
2.4.1 可调阻尼油气弹簧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 第19-20页 |
2.4.2 油气弹簧主要尺寸的确定 | 第20-21页 |
2.4.3 油气弹簧的可调阻尼阀设计 | 第21-24页 |
2.4.4 阀片限位器的设计 | 第24-25页 |
2.4.5 连接体的设计 | 第25页 |
2.4.6 密封件的选取 | 第25-27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7-28页 |
3 摩擦偶合器的有限元分析 | 第28-39页 |
3.1 ANSYS软件的介绍与应用 | 第28-29页 |
3.2 偶合器输入轴的有限元分析 | 第29-33页 |
3.2.1 输入轴三维模型的结构分析 | 第29页 |
3.2.2 输入轴三维模型的建模与导入 | 第29-30页 |
3.2.3 输入轴三维模型的结果分析 | 第30-33页 |
3.3 离心滑块的有限元分析 | 第33-35页 |
3.4 可调阻尼油气弹簧的有限元分析 | 第35-38页 |
3.4.1 缸体与活塞杆的有限元分析 | 第35-36页 |
3.4.2 上连接体和下连接体的有限元分析 | 第36-38页 |
3.4.3 阻尼阀片的有限元分析 | 第38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38-39页 |
4 可调阻尼油气弹簧的建模 | 第39-47页 |
4.1 可调阻尼油气弹簧的受力分析 | 第39-40页 |
4.2 油气弹簧刚度数学模型 | 第40-42页 |
4.2.1 气体状态的选取 | 第40-41页 |
4.2.2 刚度数学模型 | 第41-42页 |
4.3 油气弹簧阻尼数学模型 | 第42-46页 |
4.3.1 阻尼孔类型 | 第42-43页 |
4.3.2 伸张行程的阻尼数学模型 | 第43-45页 |
4.3.3 压缩行程的阻尼数学模型 | 第45-46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46-47页 |
5 可调阻尼油气弹簧的特性仿真 | 第47-59页 |
5.1 MATLAB软件概要以及SIMULINK仿真流程 | 第47-48页 |
5.2 可调阻尼油气弹簧的刚度特性分析 | 第48-53页 |
5.2.1 氮气腔的负载特性与刚度特性 | 第48-51页 |
5.2.2 气室腔初期压力对刚度特性的影响 | 第51页 |
5.2.3 气室腔初期气室高度对刚度特性的影响 | 第51-52页 |
5.2.4 活塞杆内径对刚度特性的影响 | 第52-53页 |
5.2.5 活塞杆壁厚对刚度特性的影响 | 第53页 |
5.3 可调阻尼油气弹簧的阻尼特性分析 | 第53-58页 |
5.3.1 可调阻尼阀的阻尼特性 | 第54-55页 |
5.3.2 并联节流孔对阻尼特性的影响 | 第55-56页 |
5.3.3 串联节流孔对阻尼特性的影响 | 第56-57页 |
5.3.4 最大张度对阻尼特性的影响 | 第57-58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58-59页 |
6 摩擦偶合器的特性仿真 | 第59-65页 |
6.1 油气弹簧的AMEsim模型 | 第59-60页 |
6.2 油气弹簧对摩擦偶合器启动特性的影响 | 第60-62页 |
6.3 可调阻尼阀结构参数对摩擦偶合器启动特性的影响 | 第62-64页 |
6.4 本章小结 | 第64-65页 |
7 结论与展望 | 第65-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69页 |
作者简历 | 第69-71页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