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行政不作为国家赔偿制度研究
中文摘要 | 第10-12页 |
ABSTRACT | 第12-14页 |
引言 | 第15-16页 |
一、行政不作为国家赔偿的内涵 | 第16-22页 |
(一)行政不作为的概念 | 第16-19页 |
1.行政不作为概念的起源 | 第16-17页 |
2.国外关于行政不作为的界定 | 第17页 |
3.国内关于行政不作为的界定 | 第17-18页 |
4.行政不作为的概念界定 | 第18-19页 |
(二)行政不作为国家赔偿的概念 | 第19-22页 |
1.国家赔偿的界定 | 第19-20页 |
2.行政不作为国家赔偿的界定 | 第20-22页 |
二、行政不作为国家赔偿的制度变迁 | 第22-25页 |
(一)秩序行政时代下的否定期 | 第22-23页 |
(二)给付行政时代下的肯定期 | 第23-25页 |
三、我国行政不作为国家赔偿制度的现状 | 第25-30页 |
(一)我国行政不作为国家赔偿制度的发展过程 | 第25-27页 |
1.宪法规定了公民有获得国家赔偿的基本权利 | 第25页 |
2.行政诉讼法肯定对公民赔偿权的司法救济 | 第25-26页 |
3.行政复议法亦承认对公民赔偿权的行政救济 | 第26页 |
4.国家赔偿法确立了完整的行政赔偿制度 | 第26页 |
5.司法解释补充与完善了行政不作为国家赔偿制度 | 第26-27页 |
(二)我国行政不作为国家赔偿制度存在的问题 | 第27-30页 |
1.案件受理难 | 第27-28页 |
2.受案范围过窄 | 第28页 |
3.赔偿责任不明确 | 第28页 |
4.赔偿标准差距大 | 第28-29页 |
5.赔偿范围窄且赔偿金额少 | 第29-30页 |
四、域外行政不作为国家赔偿的制度经验及其借鉴 | 第30-39页 |
(一)域外行政不作为国家赔偿的制度经验 | 第30-37页 |
1.英国行政不作为国家赔偿的制度经验 | 第30-31页 |
2.美国行政不作为国家赔偿的制度经验 | 第31-33页 |
3.法国行政不作为国家赔偿的制度经验 | 第33-34页 |
4.德国行政不作为国家赔偿的制度经验 | 第34-36页 |
5.日本行政不作为国家赔偿的制度经验 | 第36-37页 |
(二)域外行政不作为国家赔偿的制度借鉴 | 第37-39页 |
1.明确承认行政不作为国家赔偿 | 第37-38页 |
2.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行政不作为国家赔偿制度 | 第38页 |
3.从单行条例和司法解释向法律逐步过渡 | 第38-39页 |
五、完善我国行政不作为国家赔偿制度的建议 | 第39-45页 |
(一)科学合理地设定行政职权 | 第39页 |
(二)确立完善的行政法律责任 | 第39-40页 |
(三)明确行政不作为的国家赔偿责任 | 第40-41页 |
1.在总则中明确行政不作为的国家赔偿责任 | 第40页 |
2.在分则中明确行政不作为侵权的赔偿范围 | 第40-41页 |
(四)完善行政不作为国家赔偿的复议制度 | 第41页 |
(五)完善行政不作为国家赔偿的诉讼制度 | 第41-45页 |
1.进行合理的司法审查 | 第41-42页 |
2.明确行政不作为国家赔偿责任 | 第42-43页 |
3.完善行政不作为国家赔偿的举证责任 | 第43-44页 |
4.完善行政不作为精神损害国家赔偿的范围 | 第44-45页 |
结语 | 第45-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48页 |
发表文章目录 | 第48-49页 |
致谢 | 第49-50页 |
个人简况 | 第50-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