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一般工业技术论文--工程材料学论文--功能材料论文

相变单体与相变骨架的创建及应用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27页
    1.1 前言第11页
    1.2 相变材料的研究进展第11-13页
    1.3 固—液相变材料的分类及性能第13-15页
    1.4 固—固相变材料的分类及性能第15-18页
        1.4.1 多元醇类固—固相变材料第16页
        1.4.2 “层状钙钦矿”类固—固相变材料第16-17页
        1.4.3 无机盐类固—固相变材料第17-18页
        1.4.4 高分子类固—固相变材料第18页
    1.5 高分子基固—固相变材料的制备第18-25页
        1.5.1 化学法制备高分子基固—固相变材料第18-22页
        1.5.2 物理法制备高分子基固—固相变材料第22-24页
        1.5.3 微胶囊技术制备高分子基固—固相变材料第24-25页
    1.6 研究内容第25-27页
第二章 马来酸十六醇酯与TAIC交联固—固相变材料的研究第27-39页
    2.1 前言第27页
    2.2 实验第27-30页
        2.2.1 实验原料第27-28页
        2.2.2 实验设备第28页
        2.2.3 十六醇与马来酸酐制备相变大分子单体第28-29页
        2.2.4 DM/TAIC交联相变材料的制备第29页
        2.2.5 分析测试第29-30页
    2.3 结果与讨论第30-38页
        2.3.1 DM和DM/TAIC交联共聚物的化学表征第30-32页
        2.3.2 聚合物的XRD分析第32-33页
        2.3.3 聚合物的结晶形态分析第33-34页
        2.3.4 聚合物的DSC分析第34-36页
        2.3.5 DM/TAIC交联共聚物的形状稳定性测试第36页
        2.3.6 DM/TAIC交联共聚物的TGA分析第36-38页
    2.4 结论第38-39页
第三章 二元脂肪酸/TAIC固—固相变材料的研究第39-51页
    3.1 前言第39页
    3.2 实验第39-42页
        3.2.1 实验原料第39-40页
        3.2.2 实验设备第40页
        3.2.3 PA-LA二元脂肪酸的制备第40-41页
        3.2.4 PA-LA/TAIC复合相变储能材料的制备第41-42页
        3.2.5 分析测试第42页
    3.3 结果与讨论第42-50页
        3.3.1 复合相变材料的FT-IR分析第42-43页
        3.3.2 复合相变材料的XRD分析第43-44页
        3.3.3 复合相变材料的DSC分析第44-45页
        3.3.4 复合相变材料的蓄热耐久性第45-47页
        3.3.5 复合相变材料的热性能第47页
        3.3.6 复合相变材料的表面形貌第47-48页
        3.3.7 复合相变材料的TGA分析第48-50页
    3.4 结论第50-51页
第四章 季戊四醇/丁烷四羧酸/聚乙二醇交联固—固相变材料的研究第51-61页
    4.1 前言第51页
    4.2 实验第51-53页
        4.2.1 实验原料第51页
        4.2.2 实验设备第51-52页
        4.2.3 PBPEG交联相变材料的制备第52-53页
        4.2.4 测试与表征第53页
    4.3 结果与讨论第53-60页
        4.3.1 PBPEG交联相变材料的化学结构表征第53-54页
        4.3.2 PBPEG交联相变材料的结晶性表征第54-55页
        4.3.3 PBPEG交联相变材料的热性能表征第55-57页
        4.3.4 PBPEG交联相变材料的热稳定性与化学稳定性表征第57-58页
        4.3.5 PBPEG交联相变材料的热稳定性表征第58-60页
    4.4 结论第60-61页
第五章 烯丙基缩水甘油醚—丙烯腈接枝聚乙二醇单甲醚固—固相变材料的研究第61-72页
    5.1 前言第61页
    5.2 实验部分第61-64页
        5.2.1 原料及仪器第61-62页
        5.2.2 PAA共聚物的制备第62页
        5.2.3 PAA-g-MPEG固—固相变材料的制备第62-63页
        5.2.4 测试与表征第63-64页
    5.3 结果与讨论第64-70页
        5.3.1 PAA-g-MPEG共聚物的红外分析第64-65页
        5.3.2 PAA-g-MPEG共聚物的~1H-NMR分析第65页
        5.3.3 PAA-g-MPEG共聚物的结晶性能分析第65-66页
        5.3.4 PAA-g-MPEG共聚物的结晶形态分析第66-67页
        5.3.5 PAA-g-MPEG共聚物的相变性能分析第67-69页
        5.3.6 PAA-g-MPEG共聚物的TGA分析第69-70页
    5.4 小结第70-72页
第六章 结论第72-74页
参考文献第74-80页
致谢第80-81页
附录 研究生学习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81页

论文共8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预测卵巢癌复发的相关因素的研究进展
下一篇:Nanog和Musashi1在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