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16页 |
1.1 问题的提出与背景 | 第12-13页 |
1.2 岩石的基本力学性质 | 第13-16页 |
第二章 煤岩的力学特性及参数的分析 | 第16-23页 |
2.1 煤岩物理力学参数测定 | 第16-17页 |
2.1.1 煤岩的真密度的测定 | 第16-17页 |
2.2 煤岩的弹性模量及泊松比的测定 | 第17-19页 |
2.3 煤岩的粘结力c以及内摩擦角φ的测定 | 第19-20页 |
2.4 固体材料的弹塑性变形特征 | 第20-21页 |
2.5 围岩剪切破坏 | 第21-22页 |
2.6 本章小节 | 第22-23页 |
第三章 巷道支护理论 | 第23-31页 |
3.1 现有巷道支护理论 | 第23-26页 |
3.1.1 悬吊理论 | 第23-24页 |
3.1.2 组合梁理论 | 第24页 |
3.1.3 松动圈支护理论 | 第24-26页 |
3.2 围岩的应力状态: | 第26-27页 |
3.3 锚杆(锚索)支护作用原理 | 第27-31页 |
第四章 数值计算模型 | 第31-43页 |
4.1 FLAC3D(Fast Lagrangian Analysis of Continua 3D)数值计算模型基本原理 | 第31-39页 |
4.1.1 三维快速拉格朗日分析的数学模型 | 第31页 |
4.1.2 空间导数的有限差分近似 | 第31-34页 |
4.1.3 节点运动方程 | 第34-37页 |
4.1.4 增量形式的本构方程 | 第37-38页 |
4.1.5 时间导数的有限差分近似 | 第38-39页 |
4.1.6 阻尼力 | 第39页 |
4.2 数值计算本构模型 | 第39-43页 |
4.2.1 应变软化本构模型 | 第39-41页 |
4.2.2 Mohr-Coulomb(M-C)本构模型 | 第41页 |
4.2.3 遍布节理模型(Ubiquitous-Joint Model) | 第41-43页 |
第五章 数值分析计算与数据处理 | 第43-64页 |
5.1 FLAC3D数值计算模型建立 | 第43-47页 |
5.2 FLAC3D模型数值计算结果及数据分析 | 第47-48页 |
5.3 FLAC3D模型中预应力对锚索支护的影响研究 | 第48-54页 |
5.3.1 松动破碎程度及其分布评价指标--位移梯度 | 第48-49页 |
5.3.2 预应力锚索支护作用flac3d模型 | 第49-54页 |
5.4 FLAC3D模型中锚索长度对软岩巷道支护的影响研究 | 第54-59页 |
5.5 FLAC3D模型中锚固长度对软岩巷道支护的影响研究 | 第59-64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4-67页 |
6.1 结论 | 第64-66页 |
6.2 展望 | 第66-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69页 |
致谢 | 第69-70页 |
作者简介及读研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