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学论文--中国文学论文--文学评论和研究论文--古代文学(~1840年)论文

《论语》文学性研究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页
引言第7-10页
第一章 《论语》人物形象的文学性呈现第10-31页
    第一节 众星拱月——孔子神貌第10-18页
        一、身体力行的践道者形象第10-14页
        二、“忠”“恕”并存的教育者形象第14-16页
        三、平凡世俗的普通人形象第16-18页
    第二节 各有千秋——孔门弟子第18-25页
        一、乐道好学的颜回第18-20页
        二、直率好勇的子路第20-22页
        三、睿智好礼的子贡第22-25页
    第三节 烘云托月——隐士风尚第25-28页
    第四节 旁见侧出——诸侯大臣第28-31页
        一、反面形象——乱臣贼子第28-29页
        二、正面形象——贤臣良士第29-31页
第二章 《论语》语言艺术的文学性呈现第31-41页
    第一节 兼蓄并存的语言艺术第31-34页
        一、简明深刻的语言风格第31-32页
        二、俗中带雅的口语风貌第32-34页
    第二节 多种多样的修辞手法第34-38页
        一、比喻第34-35页
        二、对偶、对比、排比第35-36页
        三、引用、白描、反复第36-37页
        四、其它修辞手法第37-38页
    第三节 虚词、成语的大量运用第38-41页
        一、虚词第38-40页
        二、成语第40-41页
第三章 《论语》的文学史意义第41-48页
    第一节 文艺思想的肇端第41-42页
    第二节 创作手法的影响第42-46页
        一、《论语》说理文体制对先秦其它儒学著作的影响第43-44页
        二、《论语》文体形式对叙事文学创作的影响第44-45页
        三、《论语》诗论和意象对后世诗歌创作的影响第45-46页
    第三节 艺术风格的余韵第46-48页
结语第48-49页
参考文献第49-51页
致谢第51-52页
个人简历第52页

论文共5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民族融合视域下的元代中期诗歌研究
下一篇:《诗经》祭祀文化意象的审美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