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8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0-12页 |
1.1.1 美丽乡村建设政策 | 第10-11页 |
1.1.2 传统村落民宿改造相关概念 | 第11-12页 |
1.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2页 |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2-14页 |
1.2.1 研究目的 | 第12-13页 |
1.2.2 研究意义 | 第13-14页 |
1.3 研究的内容和方法 | 第14-18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4-17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第二章 “美丽乡村建设”背景下淄博市太河镇民宿的发展条件 | 第18-27页 |
2.1 淄博市太河镇概况 | 第18-24页 |
2.1.1 太河镇的自然环境与区位优势 | 第19-20页 |
2.1.2 地域文化背景 | 第20-22页 |
2.1.3 淄川山区传统建筑 | 第22-24页 |
2.2 美丽乡村建设初期成果 | 第24-25页 |
2.2.1 美丽乡村建设初期成果 | 第24-25页 |
2.2.2 太河镇发展机遇 | 第25页 |
2.3 太河镇民宿改造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 第25-27页 |
第三章 国内外民宿改造实践案例分析 | 第27-38页 |
3.1 国外民宿改造实践案例 | 第27-31页 |
3.1.1 日本岐阜县白川乡荻町合掌村 | 第27-29页 |
3.1.2 英国Nettlecombe Farm农庄民宿 | 第29-31页 |
3.2 国内民宿改造实践案例 | 第31-35页 |
3.2.1 台湾民宿—“阿将的家” | 第31-33页 |
3.2.2 北京市密云县古北水镇民宿 | 第33-35页 |
3.3 国内外成功案例为太河镇民宿改造提供的经验启示 | 第35-38页 |
3.3.1 以生态保护与治理、民俗文化传承为基底,树立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 第37页 |
3.3.2 以传统民俗文化为中心,营造体验式情境民宿 | 第37页 |
3.3.3 保障服务品质,打造旅游品牌 | 第37页 |
3.3.4 鼓励村民合作经营,吸引外出务工人员返乡,提高村民生活水平 | 第37页 |
3.3.5 提高法律意识,理性运营民宿 | 第37-38页 |
第四章 “美丽乡村建设”背景下太河镇民宿改造设计实践 | 第38-66页 |
4.1 民宿改造的设计原则 | 第38-39页 |
4.1.1 改造范围内合理布局的原则 | 第38页 |
4.1.2 统筹规划,保护生态环境的原则 | 第38页 |
4.1.3 发掘地域文化和地域特色 | 第38-39页 |
4.1.4 将新型建筑材料与传统乡土材料相结合 | 第39页 |
4.1.5 修旧如旧,传统民居建筑景观创新改造 | 第39页 |
4.2 传统村落再生策略 | 第39-42页 |
4.2.1 前期调研与规划 | 第39页 |
4.2.2 功能空间划分 | 第39-40页 |
4.2.3 传统民居建筑修缮 | 第40-42页 |
4.2.4 传统村落文化景观营造 | 第42页 |
4.3 太河镇鲁子峪村民宿改造的设计方案 | 第42-63页 |
4.3.1 鲁子峪村概况 | 第43-46页 |
4.3.2 鲁子峪村民宿改造的设计理念 | 第46页 |
4.3.3 鲁子峪村民宿改造总体规划 | 第46-48页 |
4.3.4 功能空间划分 | 第48-56页 |
4.3.5 传统建筑的改造过程 | 第56-61页 |
4.3.6 景观营造 | 第61-63页 |
4.4 鲁子峪村民宿改造的施工过程 | 第63页 |
4.5 芸泓山庄运营方式与发展方向 | 第63-66页 |
4.5.1 运营方式 | 第63-64页 |
4.5.2 运营要点 | 第64-65页 |
4.5.3 芸泓山庄的发展方向 | 第65-66页 |
第五章 结论 | 第66-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69页 |
后记 | 第69-70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论文发表及科研情况 | 第70-71页 |
附录 | 第71-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