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三维运动捕捉技术的肘关节运动模式研究
中文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缩略语/符号说明 | 第11-12页 |
前言 | 第12-15页 |
研究现状、成果 | 第12-13页 |
研究目的、方法 | 第13-15页 |
一、正常受试者肘关节运动模式研究 | 第15-23页 |
1.1 对象和方法 | 第15-17页 |
1.1.1 受试者及仪器 | 第15页 |
1.1.2 方法流程 | 第15-16页 |
1.1.3 数据处理及统计学分析 | 第16-17页 |
1.2 结果 | 第17-20页 |
1.2.1 肘关节运动轨迹 | 第17-18页 |
1.2.2 屈伸范围 | 第18-20页 |
1.2.3 运动提携角 | 第20页 |
1.3 讨论 | 第20-22页 |
1.4 小结 | 第22-23页 |
二、具有不同提携角的肘关节标本运动模式研究 | 第23-31页 |
1.1 对象和方法 | 第23-26页 |
1.1.1 实验器材 | 第23页 |
1.1.2 方法流程 | 第23-25页 |
1.1.3 数据处理及统计学分析 | 第25-26页 |
1.2 结果 | 第26-28页 |
1.2.1 屈伸范围 | 第26页 |
1.2.2 运动提携角 | 第26-28页 |
1.3 讨论 | 第28-30页 |
1.4 小结 | 第30-31页 |
三、肱骨髁上骨折旋转移位对提携角的影响 | 第31-43页 |
1.1 对象和方法 | 第31-35页 |
1.1.1 实验器材及准备 | 第31页 |
1.1.2 方法流程 | 第31-34页 |
1.1.3 数据处理及统计学分析 | 第34-35页 |
1.2 结果 | 第35-41页 |
1.2.1 提携角变化曲线 | 第35-37页 |
1.2.2 简化模型中各角参数间的函数关系 | 第37-39页 |
1.2.3 两种截骨方案下截骨量对比 | 第39页 |
1.2.4 肘关节呈直角时的运动提携角变化 | 第39-41页 |
1.3 讨论 | 第41-42页 |
1.4 小结 | 第42-43页 |
结论 | 第43-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7页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第47-48页 |
综述 肱骨髁上骨折并发肘内翻畸形的测定方法 | 第48-57页 |
综述参考文献 | 第54-57页 |
致谢 | 第57-58页 |
个人简历 | 第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