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4-5页 |
中文摘要 | 第5-8页 |
英文摘要 | 第8-11页 |
缩略语表 | 第12-15页 |
第一部分 绪论 | 第15-18页 |
1 背景 | 第15-16页 |
2 肛瘘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 第16-17页 |
3 P-FCD磁共振表现及常用的MRI分型分级方法 | 第17页 |
4 本文的贡献 | 第17-18页 |
第二部分 基于临床的克罗恩病肛瘘与非克罗恩病肛瘘的磁共振影像学对比研究 | 第18-47页 |
1 前言 | 第18-20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20-25页 |
2.1 研究对象 | 第20页 |
2.2 MR扫描仪器及扫描方法 | 第20-21页 |
2.3 诊断标准及分类法 | 第21-23页 |
2.4 统计学方法 | 第23-25页 |
3 结果 | 第25-39页 |
3.1 一般资料及血清学炎症指标 | 第25页 |
3.2 P-FCD组与P-FNCD组MR征象及VA评分比较分析 | 第25-33页 |
3.3 CRP、年龄、分支数、脓肿数、内口数、内口高度、VA评分对P-FCD的诊断效能及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 | 第33-35页 |
3.4 P-FCD组与P-FNCD组按不同MR分类法及MR评分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 第35-36页 |
3.5 P-FCD中St. James分类法2级及4级的MR征象及实验室指标对比分析 | 第36-37页 |
3.6 改进后的分类法中三级间CRP及ESR及VA评分统计学差异及相关性统计 | 第37页 |
3.7 P-FCD组按改进型分类法后各级中MR征象组间差别及相关性 | 第37-39页 |
4 讨论 | 第39-46页 |
4.1 患者的一般资料及血清学炎症指标 | 第39-40页 |
4.2 磁共振检查的优势及意义 | 第40-41页 |
4.3 P-FCD与P-FNCD磁共振影像学表现的异同 | 第41-42页 |
4.4 不同指标对鉴别克罗恩病肛瘘与非克罗恩病肛瘘价值 | 第42-43页 |
4.5 分类法及VA评分在鉴别P-FCD组与P-FNCD中的作用 | 第43-44页 |
4.6 对St. James分类法进行改进的临床意义 | 第44-45页 |
4.7 局限性及展望 | 第45-46页 |
5 结论 | 第46-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53页 |
综述 | 第53-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6页 |
作者简历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