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3-4页 |
| Abstract | 第4-5页 |
| 引言 | 第9-20页 |
| 一、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 二、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 三、文献综述 | 第11-19页 |
| 四、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9-20页 |
| 第一章 乡村生态环境治理的基本理论及理论基础 | 第20-27页 |
| 第一节 乡村生态环境治理基本理论 | 第20-23页 |
| 一、生态环境 | 第20-22页 |
| 二、乡村生态环境 | 第22-23页 |
| 三、乡村生态环境治理 | 第23页 |
| 第二节 乡村生态环境治理理论基础 | 第23-27页 |
| 一、治理理论 | 第23-25页 |
| 二、“生态文明”理论 | 第25-26页 |
| 三、城乡统筹治理理论 | 第26-27页 |
| 第二章 浏阳市乡村生态环境治理方式及主要成效 | 第27-33页 |
| 第一节 浏阳市概述 | 第27-29页 |
| 一、浏阳市基本情况和综合经济情况 | 第27-28页 |
| 二、浏阳市乡村环境分析 | 第28-29页 |
| 第二节 浏阳市乡村生态环境治理推行方式 | 第29-31页 |
| 一、注重宣传和教育 | 第29-30页 |
| 二、注重项目建设 | 第30-31页 |
| 三、突出机制建设 | 第31页 |
| 第三节 浏阳市乡村生态环境治理主要成效 | 第31-33页 |
| 一、乡村环境得到新改善 | 第31-32页 |
| 二、城镇建设进展明显 | 第32页 |
| 三、常态管理水平提升 | 第32-33页 |
| 第三章 浏阳市乡村生态环境治理中出现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第33-37页 |
| 第一节 浏阳市乡村生态环境治理中出现的问题 | 第33-34页 |
| 一、工作进展不平衡 | 第33页 |
| 二、村庄建设规划滞后 | 第33页 |
| 三、垃圾处置不合理 | 第33-34页 |
| 四、乡村生态环境治理成果维护难 | 第34页 |
| 第二节 浏阳市乡村生态环境治理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34-37页 |
| 一、群众环卫参与意识不强 | 第34-35页 |
| 二、环保规划不完善 | 第35页 |
| 三、管理机制不健全 | 第35-36页 |
| 四、环保经费保障不足 | 第36-37页 |
| 第四章 国内外相关经验借鉴及启示 | 第37-42页 |
| 第一节 国外相关经验 | 第37-39页 |
| 一、日本乡村环境治理模式 | 第37-38页 |
| 二、德国的乡村环境治理经验 | 第38-39页 |
| 第二节 国内相关经验 | 第39-40页 |
| 一、“三结合”发展思路 | 第40页 |
| 二、合理的空间布局 | 第40页 |
| 三、品牌化经营 | 第40页 |
| 第三节 相关启示 | 第40-42页 |
| 第五章 完善浏阳市乡村生态环境治理的对策 | 第42-50页 |
| 第一节 全面提升生态环境意识 | 第42-43页 |
| 一、加强环保教育 | 第42页 |
| 二、提高村民环保参与意识 | 第42-43页 |
| 第二节 合理规划布局 | 第43-45页 |
| 一、村庄特色规划 | 第43-44页 |
| 二、生态环境规划 | 第44-45页 |
| 第三节 健全基础设施建设 | 第45-46页 |
| 第四节 加强综合监管机制 | 第46-48页 |
| 一、增强干部责任制 | 第46-48页 |
| 二、加强综合执法监管机制 | 第48页 |
| 第五节 完善乡村环保的筹资机制 | 第48-50页 |
| 一、探索乡村生态补偿机制 | 第48-49页 |
| 二、加大政府层面的财政投入 | 第49-50页 |
| 结语 | 第50-51页 |
| 参考文献 | 第51-54页 |
| 附录 | 第54-57页 |
| 致谢 | 第57-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