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6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8页 |
1.2 国内外发展现状 | 第8-14页 |
1.2.1 传统打印技术 | 第8-11页 |
1.2.2 无墨打印/印刷技术 | 第11-13页 |
1.2.3 激光打标技术 | 第13-14页 |
1.3 论文研究目的及主要内容 | 第14-15页 |
1.4 本文的结构安排 | 第15-16页 |
第二章 激光烧蚀打印的理论基础及总体架构 | 第16-24页 |
2.1 引言 | 第16页 |
2.2 本文研究的理论基础 | 第16-21页 |
2.2.1 激光烧蚀原理 | 第16-17页 |
2.2.2 字符的显示原理 | 第17-19页 |
2.2.3 μC/OS-III操作系统 | 第19-21页 |
2.3 激光烧蚀打印系统总体架构 | 第21-23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3-24页 |
第三章 激光烧蚀打印系统的硬件研究 | 第24-28页 |
3.1 引言 | 第24页 |
3.2 激光烧蚀打印系统硬件设计架构 | 第24页 |
3.3 激光烧蚀打印系统硬件模块研究 | 第24-27页 |
3.3.1 控制模块 | 第24-25页 |
3.3.2 运动模块 | 第25-26页 |
3.3.3 激光模块 | 第26页 |
3.3.4 反馈模块 | 第26-27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27-28页 |
第四章 激光烧蚀打印系统的软件研究 | 第28-45页 |
4.1 引言 | 第28页 |
4.2 激光烧蚀打印系统软件设计架构 | 第28页 |
4.3 上位机软件系统研究 | 第28-33页 |
4.3.1 上位机软件功能需求分析 | 第28-30页 |
4.3.2 界面中控件的功能及属性 | 第30-31页 |
4.3.3 字模提取 | 第31页 |
4.3.4 串口通讯 | 第31-33页 |
4.4 下位机软件系统研究 | 第33-44页 |
4.4.1 下位机软件功能需求分析 | 第33-34页 |
4.4.2 uC/OS-Ⅲ操作系统在STM32F4上的移植 | 第34-36页 |
4.4.3 I/O口引脚分配 | 第36-37页 |
4.4.4 驱动层 | 第37-42页 |
4.4.5 应用层 | 第42-44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44-45页 |
第五章 激光烧蚀打印系统测试 | 第45-52页 |
5.1 引言 | 第45页 |
5.2 系统测试 | 第45-46页 |
5.3 实验与纸张优选 | 第46-48页 |
5.4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48-51页 |
5.4.1 激光功率对激光烧蚀打印深度的影响 | 第48-49页 |
5.4.2 激光移动速度对激光烧蚀打印深度的影响 | 第49-50页 |
5.4.3 激光器高度对激光烧蚀打印系统稳定性的影响 | 第50-51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51-52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52-54页 |
6.1 论文工作总结 | 第52页 |
6.2 工作展望 | 第52-54页 |
致谢 | 第54-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