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7页 |
abstract | 第7-10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14-22页 |
1.1 研究意义 | 第14-15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5-21页 |
1.2.1 促透模型药物的选择 | 第15-16页 |
1.2.2 中医药理论指导对中药寒热属性研究 | 第16-17页 |
1.2.3 解表药中辛味药所含挥发油透皮吸收的研究 | 第17-18页 |
1.2.4 促透剂促透机制的研究 | 第18-21页 |
1.3 本研究的创新点 | 第21页 |
1.4 技术路线 | 第21-22页 |
第二章 蔓荆子、桂枝挥发油的提取 | 第22-28页 |
2.1 仪器与试剂 | 第22页 |
2.1.1 主要仪器 | 第22页 |
2.1.2 药材与试剂 | 第22页 |
2.2 蔓荆子、桂枝挥发油提取方法 | 第22-25页 |
2.2.1 桂枝挥发油提取正交试验设计 | 第23-24页 |
2.2.2 蔓荆子挥发油提取正交试验设计 | 第24-25页 |
2.2.3 挥发油得油率测定 | 第25页 |
2.3 讨论 | 第25-26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6-28页 |
第三章 蔓荆子、桂枝挥发油体外经皮促透作用 | 第28-42页 |
3.1 试剂与仪器 | 第28-29页 |
3.1.1 药物与试剂 | 第28-29页 |
3.1.2 主要仪器 | 第29页 |
3.1.3 动物 | 第29页 |
3.2 离体皮肤制备及供给液配制 | 第29-30页 |
3.2.1 离体鼠皮制备 | 第29页 |
3.2.2 供给液配制 | 第29-30页 |
3.2.3 实验数据处理 | 第30页 |
3.3 吲哚美辛体外透皮实验 | 第30-35页 |
3.3.1 吲哚美辛HPLC方法建立 | 第30-33页 |
3.3.2 Franz扩散池法实验操作 | 第33-34页 |
3.3.3 蔓荆子、桂枝挥发油对吲哚美辛促透作用结果 | 第34-35页 |
3.4 双氯芬酸钠体外透皮实验 | 第35-40页 |
3.4.1 双氯芬酸钠HPLC方法建立 | 第35-38页 |
3.4.2 Franz扩散池实验操作 | 第38页 |
3.4.3 蔓荆子、桂枝挥发油对双氯芬酸钠促透作用评价 | 第38-40页 |
3.5 讨论 | 第40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40-42页 |
第四章 经皮微透析技术评价蔓荆子、桂枝挥发油促透性 | 第42-54页 |
4.1 仪器与试剂 | 第43-44页 |
4.1.1 主要仪器 | 第43-44页 |
4.1.2 药材与试剂 | 第44页 |
4.1.3 动物 | 第44页 |
4.1.4 测定微透析样品中双氯芬酸钠含量的方法 | 第44页 |
4.2 双氯芬酸钠经皮微透析方法建立 | 第44-49页 |
4.2.1 体外微透析探针回收率测定 | 第44-46页 |
4.2.2 探针回收率影响因素考察 | 第46-49页 |
4.3 在体经皮试验 | 第49-51页 |
4.3.1 给药方案 | 第49页 |
4.3.2 经皮微透析给药 | 第49-50页 |
4.3.3 数据处理和分析 | 第50页 |
4.3.4 蔓荆子、桂枝挥发油对双氯芬酸钠的在体促透作用结果 | 第50-51页 |
4.4 讨论 | 第51-52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52-54页 |
第五章 蔓荆子、桂枝挥发油的生物安全性初步评价 | 第54-60页 |
5.1 试剂与仪器 | 第54-55页 |
5.1.1 仪器 | 第54页 |
5.1.2 试剂 | 第54-55页 |
5.1.3 动物 | 第55页 |
5.1.4 细胞 | 第55页 |
5.2 HaCaT细胞毒性增殖实验 | 第55-58页 |
5.2.1 HaCaT细胞体外培养 | 第55-56页 |
5.2.2 cck8试验实验方法 | 第56-57页 |
5.2.3 各组药物对HaCaT细胞生长的半数抑制率 | 第57-58页 |
5.3 豚鼠皮肤刺激试验 | 第58-59页 |
5.3.1 多次给药皮肤刺激方法 | 第58-59页 |
5.3.2 不同浓度的桂枝、蔓荆子挥发油对豚鼠皮肤刺激反应结果 | 第59页 |
5.4 讨论 | 第59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59-60页 |
第六章 蔓荆子、桂枝挥发油促透机制研究 | 第60-74页 |
6.1 仪器与试剂 | 第61-62页 |
6.1.1 主要仪器 | 第61页 |
6.1.2 试剂 | 第61-62页 |
6.1.3 动物 | 第62页 |
6.1.4 细胞 | 第62页 |
6.2 蔓荆子、桂枝挥发油对角质层微观结构的影响 | 第62-67页 |
6.2.1 大鼠皮肤光镜样本制备 | 第62-63页 |
6.2.2 大鼠皮肤扫描电镜样本制备 | 第63-64页 |
6.2.3 光镜观测结果 | 第64-65页 |
6.2.4 扫描电镜观测结果 | 第65-67页 |
6.3 ATR-FTIR法测定蔓荆子、桂枝挥发油对皮肤结构的影响 | 第67-70页 |
6.3.1 ATR-FTIR方法 | 第67页 |
6.3.2 人表皮角质层ATR-FTIR实验结果 | 第67-70页 |
6.4 蔓荆子、桂枝挥发油对HaCaT细胞内Ca2+-ATP酶的影响 | 第70-71页 |
6.4.1 药物配制 | 第70-71页 |
6.4.2 Ca~(2+)-ATP酶活性测定方法 | 第71页 |
6.4.3 统计分析 | 第71页 |
6.4.4 不同促透剂对人HaCaT内Ca2+-ATP酶活性的影响结果 | 第71页 |
6.5 讨论 | 第71-72页 |
6.6 本章小结 | 第72-74页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4-75页 |
7.1 结论 | 第74页 |
7.2 展望 | 第74-75页 |
参考文献 | 第75-81页 |
附录1 | 第81-82页 |
致谢 | 第82-83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8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