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8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0-12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0-12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2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5页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4页 |
1.2.3 现状评述 | 第14-15页 |
1.3 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和研究内容 | 第15-18页 |
1.3.1 研究方法 | 第15页 |
1.3.2 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1.3.3 技术路线 | 第16-18页 |
第二章 农村公路建设项目绩效评价的理论基础 | 第18-23页 |
2.1 农村公路的界定、特点与特性 | 第18-20页 |
2.1.1 农村公路的界定 | 第18页 |
2.1.2 农村公路的特点 | 第18-19页 |
2.1.3 农村公路的特性 | 第19-20页 |
2.2 农村公路工程项目绩效评价内涵 | 第20页 |
2.3 可持续发展理论 | 第20-23页 |
2.3.1 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内涵 | 第20-22页 |
2.3.2 基于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农村公路工程项目绩效评价 | 第22-23页 |
第三章 农村公路工程项目绩效评价实施的基本框架 | 第23-28页 |
3.1 国外经验对我国的启示与借鉴 | 第23-24页 |
3.2 农村公路工程项目绩效评价实施的总体框架 | 第24页 |
3.3 农村公路建设项目的绩效评价的内容体系 | 第24-25页 |
3.4 农村公路项目绩效评价领域的概述 | 第25-28页 |
第四章 农村公路工程项目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 第28-41页 |
4.1 指标体系建立的原则 | 第28页 |
4.2 指标体系构建方法 | 第28-30页 |
4.2.1 传统绩效评价指标构建方法 | 第28-29页 |
4.2.2 基于价值-目的-目标-指标的指标构建方法 | 第29页 |
4.2.3 指标体系构建思路 | 第29-30页 |
4.3 指标体系的构建 | 第30-31页 |
4.4 指标解释 | 第31-41页 |
4.4.1 资金管理 | 第31-33页 |
4.4.2 建设管理 | 第33-36页 |
4.4.3 工程效果 | 第36-37页 |
4.4.4 社会经济效益 | 第37-39页 |
4.4.5 生态影响 | 第39-41页 |
第五章 农村公路工程项目绩效评价方法研究 | 第41-55页 |
5.1 农村公路工程项目绩效评价方法 | 第41-44页 |
5.1.1 常用绩效评价方法的比较 | 第41-42页 |
5.1.2 农村公路工程项目绩效评价方法 | 第42-44页 |
5.2 层次分析法 | 第44-50页 |
5.2.1 层次分析法的基本原理 | 第44页 |
5.2.2 建立层次结构模型 | 第44-45页 |
5.2.3 构造判断矩阵 | 第45-48页 |
5.2.4 一致性检验 | 第48-50页 |
5.3 模糊综合评价法 | 第50-53页 |
5.3.1 模糊数学基本概念 | 第50-51页 |
5.3.2 模糊综合评价步骤 | 第51-52页 |
5.3.3 层次模糊综合评价 | 第52-53页 |
5.4 模糊层次分析法 | 第53-55页 |
第六章 农村公路工程建设项目绩效评价实证研究 | 第55-76页 |
6.1 长寿区2015年农村公路项目概述及地区发展情况 | 第55-60页 |
6.1.1 长寿区2015年农村公路建设管理情况 | 第55-56页 |
6.1.2 长寿区2015年整体经济发展状况 | 第56-60页 |
6.2 农村公路工程项目总要求 | 第60页 |
6.2.1 技术标准 | 第60页 |
6.2.2 工程概况 | 第60页 |
6.2.3 环境保护措施及要求 | 第60页 |
6.3 农村公路建设的模糊层次评价 | 第60-74页 |
6.3.1 建立农村公路建设评价的层次结构模型 | 第60-63页 |
6.3.2 确定出各个指标层的权重 | 第63-66页 |
6.3.3 一致性检验 | 第66-71页 |
6.3.4 确定模糊综合评价评判集 | 第71-72页 |
6.3.5 模糊层次分析法评价结果 | 第72-74页 |
6.4 农村公路工程建设项目绩效评价结果分析 | 第74页 |
6.5 农村公路工程建设项目政策建议 | 第74-76页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6-78页 |
7.1 结论 | 第76页 |
7.2 展望 | 第76-78页 |
参考文献 | 第78-82页 |
致谢 | 第8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