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绪论 | 第9-12页 |
一、选题由来及研究意义 | 第9页 |
二、研究现状 | 第9-11页 |
三、研究方法 | 第11-12页 |
第一章 二月二节的起源与流变 | 第12-29页 |
一、二月二节的起源 | 第12-13页 |
二、二月二节的演变 | 第13-20页 |
(一) 二月二节在北方的演变 | 第13-17页 |
(二) 二月二节在南方的演变 | 第17-20页 |
三、二月二节对其它节日民俗的整合 | 第20-25页 |
(一) 二月二与晦日节 | 第21-22页 |
(二) 二月二与中和节 | 第22-23页 |
(三) 二月二与花朝节 | 第23-25页 |
四、南、北二月二节分化之原因 | 第25-29页 |
(一) 南、北自然生态环境的差异 | 第25-26页 |
(二) 土地神信仰的兴起 | 第26-27页 |
(三) 楚地贬龙斥虎、尚赤崇凤的传统信仰 | 第27-29页 |
第二章 二月二节的文化内涵 | 第29-42页 |
一、二月二节的表层文化内涵 | 第29-35页 |
(一) 祈雨求丰年 | 第29-31页 |
(二) 祈求子嗣 | 第31-33页 |
(三) 报丧送魂 | 第33-35页 |
二、二月二节的深层文化内涵 | 第35-42页 |
(一) 迎接大地母亲的复活 | 第35-38页 |
(二) 冬春交替的狂欢 | 第38-42页 |
第三章 二月二节的濒危现状及原因 | 第42-48页 |
一、二月二节的濒危现状 | 第42-45页 |
(一) 汉族现存二月二节俗 | 第42-44页 |
(二) 我国少数民族现存二月二节俗 | 第44-45页 |
二、二月二节淡化的原因 | 第45-46页 |
三、对二月二节进行保护的紧迫性 | 第46-48页 |
第四章 二月二节的保护 | 第48-56页 |
一、保护二月二节的现实意义 | 第48-52页 |
(一) 弘扬中华民族龙文化 | 第48-50页 |
(二) 契合现时代人们的精神追求 | 第50-51页 |
(三) 为其它濒危节日的保护提供借鉴 | 第51-52页 |
二、保护二月二节的措施 | 第52-56页 |
(一) 加强引导,保障节日的正常举行 | 第52-53页 |
(二) 加大宣传力度,把对二月二节的保护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 | 第53-54页 |
(三) 深入发掘二月二节的文化创造力,促进二月二节日文化产业化 | 第54-56页 |
结论 | 第56-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4页 |
致谢 | 第64-65页 |
附录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