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8页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10-11页 |
1.2 智能变电站与传统变电站的区别 | 第11-12页 |
1.3 智能变电站国内外研究动态 | 第12-15页 |
1.3.1 国外智能变电站的发展概况 | 第12-13页 |
1.3.2 国内智能变电站的发展历史及现状 | 第13-15页 |
1.4 在线监测技术的发展现状与应用 | 第15-17页 |
1.4.1 在线监测技术发展现状 | 第15-16页 |
1.4.2 在线监测在智能变电站中的应用 | 第16-17页 |
1.5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17-18页 |
第2章 智能变电站组成—渌南变电站组成 | 第18-34页 |
2.1 智能变电站总体架构和功能要求 | 第18-19页 |
2.2 渌南变电站介绍 | 第19-25页 |
2.2.1 一、二次电气设备选择 | 第19-20页 |
2.2.2 电气总平面布置及配电装置 | 第20-21页 |
2.2.3 防雷接地与电缆设施 | 第21-22页 |
2.2.4 渌南变电站出线方向及排列次序 | 第22-23页 |
2.2.5 相关系统保护现状 | 第23页 |
2.2.6 系统继电保护和安全自动装置配置原则 | 第23-24页 |
2.2.7 系统继电保护和安全自动装置的配置的方案 | 第24-25页 |
2.3 调度自动化单元 | 第25-28页 |
2.3.1 调度端主站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 第25页 |
2.3.2 远动及远方监控信息 | 第25-26页 |
2.3.3 远动及远方监控方式 | 第26-27页 |
2.3.4 电能计量系统 | 第27-28页 |
2.3.5 调度数据网接入设备 | 第28页 |
2.4 系统通信单元 | 第28-33页 |
2.4.1 概述 | 第28-29页 |
2.4.2 通信现状 | 第29-30页 |
2.4.3 组织原则及通道配置 | 第30-31页 |
2.4.4 系统通信方案 | 第31-32页 |
2.4.5 通信电源及其它 | 第32-33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33-34页 |
第3章 变电站设备状态在线监测实现 | 第34-45页 |
3.1 变压器在线监测 | 第36-39页 |
3.1.1 变压器油温在线监测 | 第37页 |
3.1.2 变压器油中溶解气体在线监测 | 第37-38页 |
3.1.3 变压器油色谱在线监测 | 第38-39页 |
3.2 局部放电在线监测 | 第39-40页 |
3.3 断路器和GIS组合设备SF6在线监测 | 第40-41页 |
3.4 避雷器在线监测 | 第41-42页 |
3.5 监测中心分析软件与辅助设备状态监测系统 | 第42-43页 |
3.6 渌南变状态监控系统初步设计方案 | 第43-44页 |
3.7 本章小结 | 第44-45页 |
第4章 变电站监控系统软件总体设计 | 第45-62页 |
4.1 监控系统软件模块设计 | 第45-54页 |
4.1.1 智能变电站对状态监控系统的需求 | 第45页 |
4.1.2 监控系统软件结构 | 第45-46页 |
4.1.3 服务平台软件 | 第46-48页 |
4.1.4 人机界面软件 | 第48-52页 |
4.1.5 画面编辑 | 第52-54页 |
4.2 系统应用 | 第54-60页 |
4.2.1 电气设备台账管理 | 第54-55页 |
4.2.2 设备缺陷和故障报警 | 第55-56页 |
4.2.3 在线数据曲线对比功能 | 第56-57页 |
4.2.4 设备状态对比分析功能 | 第57-59页 |
4.2.5 健康状态分析功能 | 第59-60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60-62页 |
结论 | 第62-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67页 |
致谢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