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4-36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4-18页 |
1.1.1 片上多核处理器体系结构 | 第14-16页 |
1.1.2 多核片上存储系统设计面临的挑战 | 第16-18页 |
1.2 多核CACHE研究的关键问题 | 第18-21页 |
1.2.1 Cache一致性问题 | 第18-19页 |
1.2.2 数据放置问题 | 第19-21页 |
1.3 多核CACHE优化研究现状 | 第21-31页 |
1.3.1 Cache一致性协议 | 第21-23页 |
1.3.2 数据放置 | 第23-28页 |
1.3.3 重用性预测 | 第28-31页 |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与组织结构 | 第31-36页 |
1.4.1 本文研究内容 | 第31-33页 |
1.4.2 本文组织结构 | 第33-36页 |
第2章 基于多粒度的过滤性CACHE一致性协议 | 第36-54页 |
2.1 引言 | 第36页 |
2.2 研究动机 | 第36-38页 |
2.3 相关工作 | 第38-40页 |
2.4 基于多粒度的过滤性协议的基本思想 | 第40-41页 |
2.5 DP&TB协议的具体实现 | 第41-48页 |
2.5.1 DP&TB协议实现的硬件架构 | 第42-43页 |
2.5.2 页粒度一致性维护的具体实现 | 第43-45页 |
2.5.3 页粒度Cache替换操作 | 第45-47页 |
2.5.4 存储开销分析 | 第47-48页 |
2.6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48-53页 |
2.6.1 实验平台及参数设置 | 第48-49页 |
2.6.2 片上网络通信量对比与分析 | 第49-50页 |
2.6.3 执行时间对比与分析 | 第50-51页 |
2.6.4 可扩展性分析 | 第51-53页 |
2.7 本章小结 | 第53-54页 |
第3章 组粒度的区域性分布式协作缓存机制 | 第54-67页 |
3.1 引言 | 第54-55页 |
3.2 相关工作 | 第55-57页 |
3.3 SRDCC机制的具体实现 | 第57-62页 |
3.3.1 全局接收者追踪机制 | 第57-59页 |
3.3.2 组粒度的Cache压力状态管理 | 第59-60页 |
3.3.3 Cache一致性相关的支持 | 第60-62页 |
3.3.4 存储开销分析 | 第62页 |
3.4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62-66页 |
3.4.1 实验平台及参数设置 | 第62-63页 |
3.4.2 受数量影响的对比分析 | 第63-64页 |
3.4.3 受分布影响的对比分析 | 第64-65页 |
3.4.4 可扩展性分析 | 第65-66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66-67页 |
第4章 基于私有LLC的复制可感知CACHE管理机制 | 第67-88页 |
4.1 引言 | 第67-68页 |
4.2 研究动机 | 第68-71页 |
4.3 相关工作 | 第71-73页 |
4.4 RACMAN机制的具体实现 | 第73-78页 |
4.4.1 PBFP机制的基本结构 | 第74-75页 |
4.4.2 实现细节 | 第75-77页 |
4.4.3 存储开销分析 | 第77-78页 |
4.4.4 Cache一致性协议 | 第78页 |
4.5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78-87页 |
4.5.1 实验平台及参数设置 | 第78-79页 |
4.5.2 对比实验分析 | 第79-83页 |
4.5.3 可扩展性分析 | 第83-84页 |
4.5.4 敏感度分析 | 第84-85页 |
4.5.5 与细粒度机制的对比分析 | 第85-87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87-88页 |
第5章 重用性和抗干扰性可预测的协作缓存机制 | 第88-100页 |
5.1 引言 | 第88-89页 |
5.2 相关工作 | 第89-91页 |
5.3 RAPCC机制的具体实现 | 第91-97页 |
5.3.1 重用位置分布 | 第92-95页 |
5.3.2 实现具体细节 | 第95-96页 |
5.3.3 存储开销分析 | 第96-97页 |
5.4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97-99页 |
5.4.1 实验平台及参数设置 | 第97页 |
5.4.2 对比实验分析 | 第97-99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99-100页 |
结论 | 第100-103页 |
参考文献 | 第103-116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116-118页 |
致谢 | 第118-119页 |
个人简历 | 第11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