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中国医学论文--中医临床学论文--针灸疗法临床应用论文--内科论文

肝俞“龙虎交战”针法治疗亚健康失眠的随机对照研究

中文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6页
中英文缩略词表第7-13页
引言第13-15页
临床研究第15-63页
    1.临床资料第15-18页
        1.1 伦理审核与注册信息第15页
        1.2 研究对象第15页
        1.3 诊断标准第15-16页
            1.3.1 亚健康判断标准第15-16页
            1.3.2 失眠诊断标准第16页
        1.4 纳入标准第16页
        1.5 排除标准第16-17页
        1.6 剔除和脱落标准第17页
        1.7 剔除和脱落病例的处理第17页
        1.8 研究的中止标准第17-18页
    2.研究方法第18-34页
        2.1 样本量估计第18页
        2.2 随机方法第18-19页
        2.3 盲法第19-20页
        2.4 治疗方法第20-25页
            2.4.1 治疗组第20-22页
            2.4.2 对照组第22页
            2.4.3 观察周期第22页
            2.4.4 多导睡眠监测第22-25页
            2.4.5 合并用药情况第25页
        2.5 观察指标第25-27页
            2.5.1 一般项目第25页
            2.5.2 疗效评价指标第25-26页
            2.5.3 多导睡眠图监测第26页
            2.5.4 安全性指标第26-27页
            2.5.5 依从性指标第27页
            2.5.6 随访第27页
        2.6 质量控制与保证第27-32页
            2.6.1 影响因素的分析和控制第27-28页
            2.6.2 研究培训与质量控制体系第28-31页
            2.6.3 受试者权益保障第31页
            2.6.4 依从性的保证第31-32页
            2.6.5 不良事件的处理第32页
        2.7 资料的管理第32-33页
        2.8 统计分析第33-34页
            2.8.1 数据记录与整理第33页
            2.8.2 数据分析集的选择第33页
            2.8.3 统计分析内容和方法第33-34页
    3.研究结果第34-62页
        3.1 试验完成情况第34-37页
        3.2 依从性第37页
        3.3 一般情况分析第37-42页
            3.3.1 人口学资料分析第37-38页
            3.3.2 病情资料分析第38-42页
        3.4 疗效分析第42-46页
            3.4.1 治疗后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评分分析第42-44页
            3.4.2 治疗后肝郁气滞量表评分分析第44-46页
        3.5 多导睡眠图监测分析第46-57页
            3.5.1 睡眠进程分析第46-50页
            3.5.2 睡眠结构占比分析第50-53页
            3.5.3 觉醒情况分析第53-56页
            3.5.4 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评分分析第56-57页
        3.6 随访第57-61页
        3.7 不良事件第61-62页
    4.结论第62-63页
讨论第63-83页
    1.研究意义第63-64页
        1.1 观察古典“龙虎交战”针法在治疗亚健康失眠方面的疗效及优势··第63页
        1.2 古典“龙虎交战”针法的现代临床新用第63-64页
        1.3 联合使用主客观评价指标,并采用大样本中央随机对照法为研究方法,对睡眠状态的评价和研究更具科学性第64页
    2.现代医学对亚健康失眠的认识第64-71页
        2.1 亚健康失眠的定义和诊断第64-66页
        2.2 亚健康失眠的流行病学调查第66-67页
        2.3 亚健康失眠的病因及发病机制第67-69页
        2.4 亚健康失眠的治疗第69-71页
            2.4.1 药物治疗第69-70页
            2.4.2 非药物治疗第70-71页
            2.4.3 现代医学在治疗亚健康失眠方面的优缺点第71页
    3.中医学对亚健康失眠的认识第71-75页
        3.1 亚健康失眠与中医“未病”状态及“不寐”的对应关系第71-72页
        3.2 亚健康失眠的病因病机第72-73页
        3.3 亚健康失眠的中医治疗第73-75页
            3.3.1 针灸治疗第73页
            3.3.2 中药治疗第73-74页
            3.3.3 其他疗法第74页
            3.3.4 中医疗法的优缺点第74-75页
    4.本研究针刺方案的选择第75-77页
        4.1 从肝论治亚健康失眠第75页
        4.2 肝俞穴的选择第75-76页
        4.3 古典“龙虎交战”针法的选择第76-77页
        4.4 肝俞与“龙虎交战”针法的结合第77页
    5.疗效评价指标的选择第77-79页
        5.1 主要评价指标:PSQI量表第77-78页
        5.2 次要评价指标:肝郁气滞量表第78页
        5.3 客观评价指标:多导睡眠图监测第78-79页
    6.疗效分析第79-83页
        6.1 基线分析第79页
        6.2 肝俞“龙虎交战”针法治疗亚健康失眠的PSQI量表评分分析第79-80页
            6.2.1 两组针刺方案治疗亚健康失眠均获良效第79-80页
            6.2.2 肝俞“龙虎交战”针法在缩短入睡时间和改善整体睡眠状况上更具优势第80页
            6.2.3 肝俞“龙虎交战”针法的远期疗效明显优于常规针刺组第80页
        6.3 肝俞“龙虎交战”针法治疗亚健康失眠的肝郁气滞量表评分分析第80-81页
            6.3.1 两组针刺方案均可改善亚健康失眠的肝郁气滞症状第80-81页
            6.3.2 肝俞“龙虎交战”针法较普通针刺在改善亚健康失眠的肝郁气滞症状方面无明显优势第81页
        6.4 肝俞“龙虎交战”针法治疗亚健康失眠的PSG分析第81-83页
            6.4.1 两组针刺方案均可显著改善睡眠进程、优化睡眠结构以及保持睡眠连续性第81页
            6.4.2 肝俞“龙虎交战”针法在改善睡眠进程、优化睡眠结构以及保持睡眠连续性上更具优势第81-82页
            6.4.3 评价指标PSQI量表与PSG具有互补性第82-83页
结论第83-84页
研究存在的问题及展望第84-85页
致谢第85-86页
参考文献第86-89页
附件一.综述第89-98页
    参考文献第95-98页
附件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第98-99页
附件三.肝郁气滞量表第99-100页
附件四.多导睡眠监测成人人工判读规则(参考《AASM判读手册》)第100-102页
附件五.硕士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第102-103页

论文共10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数据挖掘分析中药治疗慢性肾脏病3-5期的临床疗效
下一篇:安慰灸的设计及在膝骨性关节炎研究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