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南黄土丘陵区土壤理化性质对不同植被恢复模式的响应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7-12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7页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7-8页 |
1.3 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8-12页 |
1.3.1 土壤物理性状 | 第8-11页 |
1.3.2 土壤化学性状 | 第11-12页 |
第二章 试验设计与研究方法 | 第12-15页 |
2.1 研究区概况 | 第12页 |
2.2 流域土地利用类型 | 第12页 |
2.3 试验布设 | 第12-13页 |
2.4 测定内容及方法 | 第13-14页 |
2.5 数据分析与处理 | 第14-15页 |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 第15-36页 |
3.1 典型植被恢复下的土壤物理性状 | 第15-27页 |
3.1.1 土壤容重 | 第15-16页 |
3.1.2 土壤持水量 | 第16-19页 |
3.1.3 土壤孔隙度 | 第19-23页 |
3.1.4 土壤水稳性团聚体 | 第23-27页 |
3.1.5 土壤酸碱度 | 第27页 |
3.2 土壤的化学性质 | 第27-36页 |
3.2.1 土壤有机质和全盐 | 第27-28页 |
3.2.2 各植被类型土壤氮磷钾 | 第28-34页 |
3.2.3 土壤C:N、C:P、N:P | 第34-36页 |
第四章 讨论 | 第36-40页 |
4.1 土壤物理性质 | 第36-38页 |
4.1.1 土壤容重 | 第36页 |
4.1.2 土壤持水量 | 第36-37页 |
4.1.3 土壤孔隙度 | 第37页 |
4.1.4 土壤水稳性团聚体 | 第37-38页 |
4.1.5 土壤酸碱度 | 第38页 |
4.2 土壤化学性质 | 第38-40页 |
第五章 结论 | 第40-41页 |
参考文献 | 第41-46页 |
致谢 | 第46-47页 |
个人简介 | 第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