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学论文--中国文学论文--各体文学评论和研究论文--诗歌、韵文论文--词论文

《苕溪渔隐词话》研究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7页
绪论 《苕溪渔隐词话》界说第25-31页
    第一节 《苕溪渔隐词话》的广、狭含义第26-27页
    第二节 《苕溪渔隐词话》三种辑本比较第27-31页
        一、版本第28-29页
        二、体例与内容第29-31页
第一章 《苕溪渔隐词话》的编著背景第31-40页
    第一节 南渡时期的政治环境与文坛状况第31-34页
        一、党禁解除与舆论控制第31-33页
            (一) 元祜党禁的解除第31-32页
            (二) “绍兴和议”后的舆论控制第32-33页
        二、词人南渡与词坛转型第33-34页
            (一) 为《苕溪渔隐词话》的编著提供了材料第33-34页
            (二) 影响《苕溪渔隐词话》的审美倾向第34页
    第二节 胡仔的人生经历与《苕溪渔隐词话》的编撰第34-40页
        一、父亲冤死狱中与胡仔归隐苕溪第34-36页
        二、《苕溪渔隐词话》的编撰时间与编著体例第36-40页
            (一) 编撰时间第36-38页
            (二) 辑录范围及编撰体例第38-40页
第二章 《苕溪渔隐词话》对词人词作的考辨第40-63页
    第一节 考辨的内容第40-49页
        一、字词音义第40-41页
        二、词作用事第41-44页
            (一) 考证用事出处第41-43页
            (二) 辨析用事正误第43-44页
        三、词作本义第44-45页
        四、词作本事第45-46页
        五、词作版本第46-47页
        六、词作归属第47-48页
        七、词人事迹第48-49页
    第二节 考辨的优长与不足第49-58页
        一、考辨的优长第49-54页
            (一) 言必有据第49-51页
                1、批评他人无据之言第49-50页
                2、自己力求言而有据第50-51页
            (二) 客观公允第51-53页
            (三) 严谨慎重第53-54页
        二、存在的不足第54-58页
            (一) 偶失武断第54-56页
            (二) 稍有迷信第56-57页
            (三) 当辨未辨第57-58页
    第三节 与《苕溪渔隐丛话》中诗话考辨之比较第58-63页
        一、考辨内容之异同第58-60页
        二、考辨优缺之相似第60-63页
第三章 《苕溪渔隐词话》蕴含的胡仔词学思想第63-93页
    第一节 词的本体论第63-68页
        一、对“以诗为词”的看法第63-66页
        二、“视词为诗”的体现第66-68页
            (一) 体例编排第66-67页
            (二) 内容选录第67页
            (三) 诗词点评第67-68页
    第二节 词的风格论第68-78页
        一、推崇雅词第68-71页
            (一) 推重高雅旧词第68-69页
            (二) 激赞典雅苏词第69-70页
            (三) 胡仔自作雅词第70-71页
        二、贬黜俗词第71-74页
            (一) 对俗词流行有清醒认识第71-72页
            (二) 批评轻佻艳俗之词第72-74页
        三、刚柔并包第74-78页
            (一) 欣赏柔美之词第75-76页
            (二) 称赏壮美之作第76-78页
    第三节 词的创作论第78-93页
        一、词作内容需符合实际第78-80页
        二、词作语言需晓畅精切第80-82页
            (一) 通顺晓畅第80-81页
            (二) 用事精切第81-82页
        三、词作结构需布局得当第82-84页
            (一) 脉络贯穿第82-83页
            (二) 救首救尾第83-84页
        四、胡仔词论与诗论的相通之处第84-93页
            (一) “语、意”俱重第85-87页
            (二) 推陈出新第87-90页
            (三) 运筹全篇第90-93页
第四章 《苕溪渔隐词话》的词学价值及历史地位第93-114页
    第一节 《苕溪渔隐词话》的词学价值第93-102页
        一、实证性研究层面的价值第93-96页
            (一) 词作辑存第93-95页
            (二) 版本校勘第95-96页
            (三) 辨伪祛疑第96页
        二、诠释性研究层面的价值第96-102页
            (一) 词作鉴赏第97-98页
            (二) 词人研究第98-99页
            (三) 词论研究第99页
            (四) 词史研究第99-101页
            (五) 接受研究第101-102页
    第二节 《苕溪渔隐词话》的历史地位第102-114页
        一、与之前及同时期词话的比较第102-106页
            (一) 与《本事曲》比较第102-103页
            (二) 与《古今词话》比较第103-104页
            (三) 与《碧鸡漫志》比较第104-106页
                1、体例编排第104页
                2、纪事考辨第104-105页
                3、词学思想第105-106页
        二、对后世词话的影响第106-114页
            (一) 从后世词话的援引数量看《苕溪渔隐词话》的实际影响力第106-108页
            (二) 从后世词话的援引内容看《苕溪渔隐词话》的具体影响第108-114页
                1、对词作本事、词人事迹等的诸多记载被后世词话频繁援引第108-109页
                2、对词作提出的修改意见影响了后世词话对词作流传的认知第109-110页
                3、对词的产生、兴起的讨论成为后人认识这一问题的重要参考第110-111页
                4、对词作谋篇布局的见解为后世词话所认可第111页
                5、对词作的点评与考辨引发后人继续关注和讨论第111-114页
结语第114-115页
参考文献第115-118页
附录一第118-132页
附录二第132-146页
致谢第146页

论文共14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朝鲜汉文小说《九云梦》研究
下一篇:策·洛岱丹巴《五指连心》戏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