窃听环境下协作通信系统的安全性能分析与优化
| 中文摘要 | 第4-5页 |
| abstract | 第5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3页 |
| 1.1 论文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8-9页 |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1页 |
| 1.3 本文的主要研究工作和内容安排 | 第11-13页 |
| 1.3.1 主要研究工作 | 第11-12页 |
| 1.3.2 内容安排 | 第12-13页 |
| 第二章 协作通信与物理层安全 | 第13-25页 |
| 2.1 协作通信 | 第13-20页 |
| 2.1.1 分集技术 | 第13-14页 |
| 2.1.2 协作通信基础 | 第14-20页 |
| 2.2 物理层安全 | 第20-21页 |
| 2.3 性能评价指标 | 第21-23页 |
| 2.4 本章小结 | 第23-25页 |
| 第三章 窃听信道下的中继选择 | 第25-35页 |
| 3.1 系统模型 | 第25-28页 |
| 3.2 中继选择方案 | 第28-30页 |
| 3.2.1 被动窃听下的中继选择 | 第29页 |
| 3.2.2 主动窃听下的中继选择 | 第29-30页 |
| 3.3 安全中断概率 | 第30-31页 |
| 3.3.1 被动窃听下的SOP | 第30页 |
| 3.3.2 主动窃听下的SOP | 第30-31页 |
| 3.4 仿真与分析 | 第31-34页 |
| 3.5 本章小结 | 第34-35页 |
| 第四章 窃听信道下的功率分配 | 第35-45页 |
| 4.1 常见功率分配方案 | 第35-37页 |
| 4.1.1 等功率分配 | 第35-36页 |
| 4.1.2 注水功率分配 | 第36-37页 |
| 4.2 系统模型 | 第37-40页 |
| 4.3 AF协议下的功率分配 | 第40-41页 |
| 4.4 仿真与分析 | 第41-44页 |
| 4.5 本章小结 | 第44-45页 |
| 第五章 结束语 | 第45-47页 |
| 5.1 论文总结 | 第45页 |
| 5.2 研究展望 | 第45-47页 |
| 参考文献 | 第47-53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 第53-54页 |
| 致谢 | 第54-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