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循环经济理论在宝清煤电化项目工业园区的应用研究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19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1-13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7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1.2.3 我国与国外循环经济的差异 | 第16-17页 |
1.3 研究内容及方法 | 第17-19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7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1.3.3 论文的创新之处 | 第18-19页 |
第2章 循环经济相关理论 | 第19-26页 |
2.1 循环经济的由来 | 第19页 |
2.2 循环经济的内涵 | 第19-20页 |
2.3 循环经济模式 | 第20-24页 |
2.3.1 企业内部循环模式 | 第21页 |
2.3.2 工业园区循环模式 | 第21-23页 |
2.3.3 社会循环模式 | 第23-24页 |
2.4 新循环经济的“5R”理论 | 第24-25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5-26页 |
第3章 宝清煤电化项目现状及问题 | 第26-34页 |
3.1 鲁能宝清煤电化项目简介 | 第26-27页 |
3.2 项目存在的问题 | 第27-28页 |
3.3 项目发展前景分析 | 第28-33页 |
3.3.1 发展循环经济的必要性 | 第28-30页 |
3.3.2 发展循环经济的SWOT分析 | 第30-32页 |
3.3.3 发展循环经济的可行性 | 第32-33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3-34页 |
第4章 新循环经济理论指导下的工业园区框架构建 | 第34-42页 |
4.1 构建原则 | 第34-35页 |
4.2 规划设计 | 第35-37页 |
4.2.1 规划布局 | 第35页 |
4.2.2 产业链设计 | 第35-37页 |
4.3 新循环经济应用技术 | 第37-38页 |
4.4 社会影响预测 | 第38-40页 |
4.5 发展新循环经济的支撑体系 | 第40-41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41-42页 |
第5章 新循环经济5R理论在工业园区的应用 | 第42-54页 |
5.1 减量化 | 第42-46页 |
5.1.1 输入端的资源利用减量化 | 第42-44页 |
5.1.2 输出端的废物排放减量化 | 第44-46页 |
5.2 再利用 | 第46-48页 |
5.2.1 能量梯级利用 | 第46-48页 |
5.2.2 水资源循环利用 | 第48页 |
5.3 资源化 | 第48-50页 |
5.3.1 灰渣及脱硫石膏的综合利用 | 第48-49页 |
5.3.2 剩余灰渣用于矿坑填充 | 第49-50页 |
5.4 再修复 | 第50-53页 |
5.4.1 土地破坏方式与程度 | 第50-51页 |
5.4.2 露天矿采掘区土地复垦措施 | 第51-52页 |
5.4.3 露天矿临时储土场复垦措施 | 第52页 |
5.4.4 复垦后的土壤改良措施 | 第52-53页 |
5.5 再思考 | 第53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53-54页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4-55页 |
结论 | 第54页 |
展望 | 第54-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8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 第58-59页 |
致谢 | 第59-60页 |
作者简介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