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8-16页 |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8-9页 |
1.2 目标偏振辐射特性的研究现状 | 第9-14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9-12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1.3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14-16页 |
第2章 基于蒙特卡洛法的偏振辐射传输模型 | 第16-34页 |
2.1 引言 | 第16页 |
2.2 光的电磁理论 | 第16-18页 |
2.3 光波偏振态的描述方法 | 第18-21页 |
2.3.1 琼斯矢量法 | 第18-19页 |
2.3.2 相干矩阵 | 第19页 |
2.3.3 斯托克斯矢量法 | 第19-20页 |
2.3.4 邦加球法 | 第20-21页 |
2.4 粒子散射偏振理论 | 第21-24页 |
2.4.1 Rayleigh散射理论 | 第21页 |
2.4.2 Mie散射理论 | 第21-24页 |
2.5 偏振辐射传输的蒙特卡洛模型 | 第24-30页 |
2.5.1 光子包的发射 | 第25-26页 |
2.5.2 判断自由行程和光子运动状态 | 第26-29页 |
2.5.3 光子的接收和统计 | 第29-30页 |
2.6 模型验证 | 第30-33页 |
2.6.1 入射光子数的确定 | 第31页 |
2.6.2 Mie散射验证 | 第31-33页 |
2.7 本章小节 | 第33-34页 |
第3章 固体火箭发动机尾喷焰偏振辐射特性研究 | 第34-51页 |
3.1 引言 | 第34页 |
3.2 固体火箭发动机尾喷焰形成过程 | 第34-36页 |
3.3 尾喷焰散射介质的光学参数研究 | 第36-38页 |
3.3.1 尾喷焰温度场的描述 | 第36-37页 |
3.3.2 介质颗粒的尺寸参数 | 第37-38页 |
3.4 尾喷焰偏振辐射空间分布特性分析 | 第38-50页 |
3.4.1 尾喷焰偏振参量空间分布云图分析 | 第39-42页 |
3.4.2 入射光波长对尾喷焰偏振分布的影响 | 第42-45页 |
3.4.3 入射天顶角对尾喷焰偏振分布的影响 | 第45-47页 |
3.4.4 探测天顶角对尾喷焰偏振分布的影响 | 第47-50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50-51页 |
第4章 云背景下尾喷焰的偏振辐射特性研究 | 第51-65页 |
4.1 引言 | 第51页 |
4.2 云层参数分析 | 第51-53页 |
4.2.1 大气环境研究 | 第51-52页 |
4.2.2 不同云层的物性参数 | 第52-53页 |
4.3 不同云层偏振辐射特性研究 | 第53-57页 |
4.3.1 云背景的斯托克斯矢量云图结果分析 | 第54-56页 |
4.3.2 云背景的偏振度云图结果分析 | 第56-57页 |
4.4 固体发动机尾喷焰在云背景下的偏振辐射特性研究 | 第57-64页 |
4.3.1 信噪比 | 第57-58页 |
4.3.2 云背景的尾喷焰偏振辐射信噪比分析 | 第58-64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64-65页 |
第5章 掺杂对尾喷焰偏振辐射特性的影响 | 第65-74页 |
5.1 引言 | 第65页 |
5.2 非均质颗粒介质光学参数的有效介质理论 | 第65-68页 |
5.2.1 有效介质理论简介 | 第65-67页 |
5.2.2 复合介质体系的光学参数计算 | 第67-68页 |
5.3 炭黑掺杂对尾焰偏振成像的作用研究 | 第68-72页 |
5.3.1 炭黑掺杂介质斯托克斯矢量空间分布特性分析 | 第69-71页 |
5.3.2 炭黑掺杂介质偏振度空间分布特性分析 | 第71-72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72-74页 |
结论 | 第74-76页 |
参考文献 | 第76-84页 |
致谢 | 第8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