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引言 | 第11页 |
一、相邻或相向专属经济区划界的基础理论 | 第11-17页 |
(一) 相邻或相向专属经济区划界的界定 | 第11-12页 |
1. 相邻或相向专属经济区的概念 | 第11-12页 |
2. 相邻或相向专属经济区划界的含义 | 第12页 |
(二) 相邻或相向专属经济区划界的权利依据和国际法渊源 | 第12-15页 |
1. 相邻或相向专属经济区划界的权利依据 | 第12-13页 |
2. 相邻或相向专属经济区划界活动应遵循的国际法渊源 | 第13-15页 |
(三) 相邻或相向专属经济区划界的原则 | 第15-17页 |
1. 公平原则 | 第15-16页 |
2. 公平原则及相关情况规则 | 第16-17页 |
二、相邻或相向专属经济区划界的考虑因素 | 第17-27页 |
(一) 相邻或相向专属经济区的划界方法 | 第17-22页 |
1. 等距离中间线法 | 第17-19页 |
2. 等距离中间线和考虑特殊情况并用法 | 第19-20页 |
3. 比例规则 | 第20-22页 |
(二) 相邻或相向专属经济区划界其他需要考虑的因素 | 第22-27页 |
1. 自然因素 | 第22-24页 |
2. 人文因素 | 第24-27页 |
三、我国与相邻或相向的邻国间专属经济区划界存在的问题 | 第27-31页 |
(一) 我国与相邻或相向专属经济区国家协商中存在的问题 | 第27-29页 |
1. 我国与相邻或相向专属经济区国家间达成的有效协议较少 | 第27-28页 |
2. 我国与相邻或相向专属经济区国家间划界主张存在差异 | 第28-29页 |
(二) 我国在相邻或相向专属经济区的划界中的薄弱方面 | 第29-31页 |
1. 我国关于专属经济区划界方面的法律不够完备 | 第29-30页 |
2. 我国对岛屿及相关海域控制力不足 | 第30-31页 |
四、对我国与相邻或相向专属经济区的邻国间划界的建议 | 第31-34页 |
(一) 对我国与相邻或相向专属经济区的邻国间协商合作方面的建议 | 第31-33页 |
1.我国与相邻或相向专属经济区的邻国间达成有效的协议 | 第31-32页 |
2.我国与相邻或相向专属经济区国家间合作井制定临时措施 | 第32-33页 |
(二)对我国自身方面的建议 | 第33-34页 |
1.制定内容具体的关于专属经济区的法律法规 | 第33页 |
2.提高对争议专属经济区的实际控制力 | 第33-34页 |
结论 | 第34-36页 |
参考文献 | 第36-40页 |
致谢 | 第40-41页 |
研究生履历 | 第4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