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23页 |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第11-12页 |
1.2 生物传感器 | 第12-13页 |
1.3 酶基葡萄糖电化学传感器 | 第13-14页 |
1.4 无酶葡萄糖电化学传感器 | 第14-22页 |
1.4.1 无酶葡萄糖电化学传感器电催化葡萄糖机理 | 第16-17页 |
1.4.2 无酶葡萄糖电化学传感器优势及存在的问题 | 第17页 |
1.4.3 基于贵金属构建的无酶电化学葡萄糖传感器 | 第17-18页 |
1.4.4 基于碳材料构建的无酶电化学葡萄糖传感器 | 第18页 |
1.4.5 基于过渡金属及其化合物构建的无酶电化学葡萄糖传感器 | 第18-20页 |
1.4.6 基于MOFs构建的无酶电化学葡萄糖传感器 | 第20-21页 |
1.4.7 无酶电化学葡萄糖传感器待解决的问题 | 第21-22页 |
1.5 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22-23页 |
第2章 实验部分 | 第23-28页 |
2.1 实验主要试剂和仪器设备 | 第23-24页 |
2.1.1 实验主要试剂 | 第23页 |
2.1.2 实验主要设备 | 第23-24页 |
2.2 物质组成形貌表征方法 | 第24-25页 |
2.2.1 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SEM) | 第24页 |
2.2.2 X-射线衍射分析(XRD) | 第24-25页 |
2.2.3 红外分析(IR) | 第25页 |
2.2.4 X射线能谱测试(EDS) | 第25页 |
2.2.5 比表面积及孔径分析(BET) | 第25页 |
2.3 葡萄糖浓度电化学测试方法 | 第25-28页 |
2.3.1 循环伏安法测试条件的确定 | 第26页 |
2.3.2 电流-时间曲线中电位的确定 | 第26页 |
2.3.3 电流-时间曲线中NaOH浓度的确定 | 第26-27页 |
2.3.4 电流-时间曲线 | 第27页 |
2.3.5 测试工作电极的选择性 | 第27页 |
2.3.6 测试工作电极的稳定性 | 第27页 |
2.3.7 实际血清中的葡萄糖浓度的测定 | 第27-28页 |
第3章 自支撑Cu-TCNQ纳米棒阵列电极的制备及其在无酶检测葡萄糖中的应用 | 第28-62页 |
3.1 引言 | 第28-29页 |
3.2 自支撑Cu-TCNQ工作电极的制备 | 第29-30页 |
3.3 自支撑Cu-TCNQ纳米棒阵列电极材料的形貌与结构表征 | 第30-33页 |
3.3.1 自支撑Cu-TCNQ纳米棒阵列电极的XRD表征 | 第30-31页 |
3.3.2 自支撑Cu-TCNQ纳米棒阵列电极的SEM表征 | 第31页 |
3.3.3 自支撑Cu-TCNQ纳米棒阵列电极的EDS表征 | 第31-32页 |
3.3.4 自支撑Cu-TCNQ纳米棒阵列电极的IR表征 | 第32-33页 |
3.4 自支撑Cu-TCNQ纳米棒阵列电极的无酶检测葡萄糖应用研究.. | 第33-45页 |
3.4.1 与泡沫铜基体的对比 | 第33-34页 |
3.4.2 无酶检测葡萄糖循环伏安曲线的研究 | 第34-36页 |
3.4.3 电流-时间曲线的研究 | 第36-39页 |
3.4.4 自支撑Cu-TCNQ纳米棒阵列电极对葡萄糖的选择性考察 | 第39-40页 |
3.4.5 自支撑Cu-TCNQ纳米棒阵列电极的抗毒化性能考察 | 第40-41页 |
3.4.6 自支撑Cu-TCNQ纳米棒阵列电极的重现性考察 | 第41-43页 |
3.4.7 自支撑Cu-TCNQ纳米棒阵列电极的稳定性考察 | 第43页 |
3.4.8 自支撑Cu-TCNQ纳米棒阵列电极实测人体血糖及加标回收率考察 | 第43-45页 |
3.5 烧结后的自支撑Cu-TCNQ纳米棒阵列电极 | 第45页 |
3.6 烧结后自支撑Cu-TCNQ纳米棒阵列电极的制备 | 第45-46页 |
3.7 烧结后自支撑Cu-TCNQ纳米棒阵列电极的形貌与结构表征 | 第46-49页 |
3.7.1 烧结后的自支撑Cu-TCNQ纳米棒阵列电极的XRD表征 | 第46-47页 |
3.7.2 烧结后的自支撑Cu-TCNQ纳米棒阵列电极的SEM表征 | 第47页 |
3.7.3 烧结后的自支撑Cu-TCNQ纳米棒阵列电极的EDS表征 | 第47-49页 |
3.7.4 烧结后的自支撑Cu-TCNQ纳米棒阵列电极的IR表征 | 第49页 |
3.8 烧结后自支撑Cu-TCNQ纳米棒阵列电极无酶检测葡萄糖应用 | 第49-61页 |
3.8.1 不同温度烧结Cu-TCNQ纳米棒阵列电极无酶检测葡萄糖 | 第49-51页 |
3.8.2 烧结后的自支撑Cu-TCNQ纳米棒阵列电极循环伏安曲线 | 第51-53页 |
3.8.3 烧结后自支撑Cu-TCNQ纳米棒阵列电极电流-时间曲线 | 第53-55页 |
3.8.4 烧结后自支撑Cu-TCNQ纳米棒阵列电极对葡萄糖选择性 | 第55-56页 |
3.8.5 烧结后自支撑Cu-TCNQ纳米棒阵列电极的抗毒化性能 | 第56-57页 |
3.8.6 烧结后自支撑Cu-TCNQ纳米棒阵列电极的重现性 | 第57-59页 |
3.8.7 烧结后自支撑Cu-TCNQ纳米棒阵列电极的稳定性 | 第59-60页 |
3.8.8 烧结后自支撑Cu-TCNQ纳米棒阵列电极实测人体血糖及加标回收率 | 第60-61页 |
3.9 本章小结 | 第61-62页 |
第4章 自支撑CuO纳米片阵列电极的制备及其在无酶检测葡萄糖应用 | 第62-81页 |
4.1 引言 | 第62页 |
4.2 工作电极的制备 | 第62-63页 |
4.3 Cu-BTC与CuO纳米片阵列电极材料的形貌与结构表征 | 第63-70页 |
4.3.1 Cu-BTC与CuO纳米片阵列电极的XRD表征 | 第63-65页 |
4.3.2 Cu-BTC与CuO纳米片阵列电极的SEM表征 | 第65-67页 |
4.3.3 Cu-BTC与CuO纳米片阵列电极的BET表征 | 第67-68页 |
4.3.4 Cu-BTC与CuO纳米片阵列电极的EDS表征 | 第68-70页 |
4.4 CuO纳米片阵列电极无酶检测葡萄糖的应用 | 第70-80页 |
4.4.1 与泡沫铜基体的对比 | 第70-71页 |
4.4.2 无酶检测葡萄糖扫描速度的研究 | 第71-73页 |
4.4.3 电流-时间曲线的研究 | 第73-75页 |
4.4.4 自支撑CuO纳米片阵列电极对葡萄糖的选择性考察 | 第75页 |
4.4.5 自支撑CuO纳米片阵列电极的抗毒化性能考察 | 第75-76页 |
4.4.6 自支撑CuO纳米片阵列电极的重现性考察 | 第76-78页 |
4.4.7 自支撑CuO纳米片阵列电极的稳定性考察 | 第78-79页 |
4.4.8 自支撑CuO纳米片阵列电极实测人体血糖及加标回收率. | 第79-80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80-81页 |
结论 | 第81-82页 |
参考文献 | 第82-89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 第89-91页 |
致谢 | 第9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