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超(超)临界机组协调控制系统的优化设计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5页 |
1.1 背景及意义 | 第9-10页 |
1.2 协调控制系统的重要性 | 第10-11页 |
1.3 国内外研究动态 | 第11-12页 |
1.3.1 协调控制方法研究现状 | 第11页 |
1.3.2 模糊控制算法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4 存在问题 | 第12-13页 |
1.5 论文主要工作 | 第13-15页 |
第二章 超超临界机组仿真模型建立 | 第15-24页 |
2.1 热力系统分析 | 第15-18页 |
2.1.1 炉膛燃烧系统 | 第15-16页 |
2.1.2 管道传热过程 | 第16-17页 |
2.1.3 汽轮机做功过程 | 第17-18页 |
2.2 仿真模型建立 | 第18-21页 |
2.3 超超临界机组的动态特性 | 第21-22页 |
2.4 超超临界机组的控制特点 | 第22-23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3-24页 |
第三章 系统结构优化设计 | 第24-32页 |
3.1 机组负荷指令回路 | 第24-25页 |
3.2 主汽压力设定回路 | 第25-27页 |
3.3 锅炉主控 | 第27-29页 |
3.4 汽机主控 | 第29页 |
3.5 热值校正回路 | 第29-31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31-32页 |
第四章 控制器参数优化 | 第32-40页 |
4.1 模型辨识及参数优化 | 第32-33页 |
4.2 模糊PID设计思想 | 第33-39页 |
4.2.1 模糊PID原理 | 第33-35页 |
4.2.2 PID参数自整定原则 | 第35-36页 |
4.2.3 模糊规则表实现 | 第36-39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39-40页 |
第五章 模糊PID的工程实现 | 第40-49页 |
5.1 模糊规则表SAMA图实现 | 第40-44页 |
5.1.1 重构模糊规则判定值 | 第40-42页 |
5.1.2 模糊控制器输出 | 第42-43页 |
5.1.3 参数优化逻辑 | 第43-44页 |
5.2 仿真结果分析 | 第44-48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48-49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49-50页 |
6.1 主要研究成果 | 第49页 |
6.2 展望 | 第49-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4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 第54-55页 |
致谢 | 第55-56页 |
附件 | 第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