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4页 |
1.1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第9-10页 |
1.2 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1.2.1“烟气走廊”的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1.2.2 炉膛振动的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3 本文研究内容 | 第12-14页 |
第2章 数值计算理论 | 第14-19页 |
2.1 FLUENT程序结构 | 第14-15页 |
2.2 计算区域网格选择与划分 | 第15-16页 |
2.3 湍流模型 | 第16页 |
2.4 计算方法 | 第16-19页 |
2.4.1 FLUENT求解器的选择 | 第16-17页 |
2.4.2 SIMPLE算法 | 第17页 |
2.4.3 亚松弛设定 | 第17-18页 |
2.4.4 自定义函数 | 第18-19页 |
第3章受热面防磨方案的数值研究 | 第19-36页 |
3.1“烟气走廊”的产生与危害 | 第19-20页 |
3.1.1“烟气走廊”的产生 | 第19页 |
3.1.2“烟气走廊”的危害 | 第19-20页 |
3.2 某 1000MW超超临界塔式锅炉烟气走廊磨损 | 第20-25页 |
3.2.1 锅炉参数 | 第20-22页 |
3.2.2 受热面管磨损减薄、爆管现象 | 第22-24页 |
3.2.3“烟气走廊”的解决方案 | 第24-25页 |
3.3 原始流场数值模拟和分析 | 第25-27页 |
3.3.1 计算区域及网格划分 | 第25页 |
3.3.2 物理模型和数值模拟 | 第25-26页 |
3.3.3 结果分析 | 第26-27页 |
3.4 解决方案数值模拟及分析 | 第27-34页 |
3.4.1 阻流板方案 | 第27-29页 |
3.4.2 省煤器假管配合阻流板方案 | 第29-31页 |
3.4.3 省煤器假管、再热器假管配合阻流板方案 | 第31-33页 |
3.4.4 计算结果分析及结论 | 第33-34页 |
3.5 本章总结 | 第34-36页 |
第4章 防振隔板的影响分析 | 第36-55页 |
4.1 加装防振隔板的烟道流场数值模拟 | 第36-43页 |
4.1.1 计算区域及网格划分 | 第36-37页 |
4.1.2 计算模型和边界条件 | 第37-38页 |
4.1.3 计算结果分析 | 第38-43页 |
4.2 流体诱发振动的原因及计算方法 | 第43-46页 |
4.2.1 卡门漩涡频率 | 第43-44页 |
4.2.2 紊流抖振频率 | 第44页 |
4.2.3 声学驻波频率 | 第44-45页 |
4.2.4 临界横流速度 | 第45-46页 |
4.2.5 换热管的固有频率 | 第46页 |
4.3 流体横向冲刷管束时引发振动的特性分析 | 第46-51页 |
4.3.1 锅炉结构参数和运行参数 | 第47-48页 |
4.3.2 一级再热器管束的频率 | 第48-49页 |
4.3.3 省煤器管束的频率 | 第49-51页 |
4.4 防振隔板的最大间距的分析及优化 | 第51-54页 |
4.5 本章总结 | 第54-55页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5-57页 |
5.1 结论 | 第55-56页 |
5.2 展望 | 第56-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59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其他成果 | 第59-60页 |
致谢 | 第60-61页 |
作者简介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