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1 前言 | 第10-20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7页 |
1.2.1 烟草对氮素吸收利用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 第12页 |
1.2.2 烟草有效利用NH_4~+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 第12-13页 |
1.2.3 烟草利用NO_3~-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 第13页 |
1.2.4 烟草响应氮素的基因型差异研究现状及进展 | 第13-15页 |
1.2.5 红花大金元和K326品种的来源与基本特征 | 第15页 |
1.2.6 施氮总量与红花大金元、K326烟叶品质及经济效益关系 | 第15-16页 |
1.2.7 NH_4~+和NO_3~-与红花大金元、K326烟叶品质 | 第16页 |
1.2.8 筛选、培育氮高效品种是提高烟草氮肥利用的重要途径 | 第16-17页 |
1.3 研究目标、内容与技术路线 | 第17-20页 |
1.3.1 不同氮源生长条件下K326与HD的生长生理表型鉴定 | 第17页 |
1.3.2 不同氮源生长条件下K326与HD的N吸收相关生理指标测定 | 第17页 |
1.3.3 不同氮源生长条件下K326与HD的N代谢相关的酶活力变化的鉴定 | 第17页 |
1.3.4 不同氮源生长条件下K326与HD的NTE与NUE鉴定 | 第17-18页 |
1.3.5 K326与HD根系对NO_3~-和NH_4~+吸收的生理动力特征研究 | 第18页 |
1.3.6 技术路线 | 第18-20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20-28页 |
2.1 材料与试剂 | 第20-22页 |
2.1.1 植物材料 | 第20页 |
2.1.2 植物培养条件 | 第20页 |
2.1.3 营养液成分 | 第20页 |
2.1.4 ~(15)N含量测定仪器 | 第20页 |
2.1.5 主要试剂 | 第20-22页 |
2.2 试验设计 | 第22-23页 |
2.2.1 K326和HD不同氮源供氮浓度条件设计 | 第22页 |
2.2.2 ~(15)N显著积累于根系而未转移至地上部的临界时间鉴定 | 第22页 |
2.2.3 吸收NO_3~-和NH_4~+的生理动力学特征分析 | 第22-23页 |
2.3 实验方法 | 第23-28页 |
2.3.1 种子表面消毒与发芽 | 第23页 |
2.3.2 幼苗预培养 | 第23页 |
2.3.3 ~(15)N短时间标记植株的处理 | 第23-24页 |
2.3.4 质谱仪测定干样中~(15)N含量 | 第24页 |
2.3.5 鲜样中NH_4~+含量的测定 | 第24-25页 |
2.3.6 鲜样中NO_3~-含量测定 | 第25页 |
2.3.7 干样中总N含量测定 | 第25-26页 |
2.3.8 GS活性的测定 | 第26-27页 |
2.3.9 NR活性测定 | 第27页 |
2.3.10 数据处理与作图 | 第27-28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28-41页 |
3.1 不同氮源培养条件下的生长生理鉴定 | 第28-30页 |
3.2 不同氮源培养条件下的N、NO_3~-、NH_4~+含量分析 | 第30-33页 |
3.3 不同氮源培养条件下的谷氨酰胺合成酶(GS)和硝酸还原酶(NR)活性的差异分析 | 第33-34页 |
3.4 不同氮源培养条件下的N转运效率及N有效利用率比较 | 第34-36页 |
3.5 K326、HD根系吸收NO_3~-和NH_4~+的生理动力学机制 | 第36-41页 |
3.5.1 ~(15)N显著积累于根系而未转移至地上部的临界时间鉴定 | 第36-38页 |
3.5.2 吸收NO_3~-和NH_4~+的生理动力学特征分析 | 第38-41页 |
4 讨论 | 第41-45页 |
4.1 NO_3~-是烟草吸收的主要氮形态 | 第41页 |
4.2 NO_3~-是植物调控氮素利用的重要信号分子 | 第41-42页 |
4.3 K326与HD均不能耐受高浓度NH_4~+ | 第42-43页 |
4.4 有效、准确评估(新)品种吸收NO_3~-/NH_4~+营养能力的生理学测试技术 | 第43-44页 |
4.5 为分离、克隆NO_3~-、NH_4~+转运相关基因提供生理学依据 | 第44-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51页 |
致谢 | 第51-53页 |
作者简介 | 第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