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古奇骇 朴拙静谧--贯休与吴彬罗汉画艺术风格比较
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绪论 | 第10-14页 |
第一章 罗汉画源流 | 第14-18页 |
1.1 罗汉概念 | 第14页 |
1.2 中国艺术与佛教渊源简论 | 第14-16页 |
1.3 五代与明代罗汉画简介 | 第16-18页 |
第二章 贯休与吴彬罗汉画艺术风格成因 | 第18-24页 |
2.1 时代背景下铸就的坚韧品格 | 第18-20页 |
2.2 人生际遇中奋发的济世情怀 | 第20-22页 |
2.3 小结 | 第22-24页 |
第三章 贯休与吴彬罗汉画语言风格比较 | 第24-44页 |
3.1 造型图式 | 第24-29页 |
3.1.1 贯休—高古奇骇、意趣盎然 | 第24-27页 |
3.1.2 吴彬—奇异平和、平淡清雅 | 第27-29页 |
3.1.3 小结 | 第29页 |
3.2 骨法用笔 | 第29-35页 |
3.2.1 贯休—豪放狂逸下硬朗沉厚的线条 | 第30-32页 |
3.2.2 吴彬—朴拙含蓄下细腻圆润的线条 | 第32-34页 |
3.2.3 小结 | 第34-35页 |
3.3 章法布局 | 第35-39页 |
3.3.1 贯休—凝重浑厚、风神超卓的画面效果 | 第35-37页 |
3.3.2 吴彬—古拙静谧、清雅有趣的画面效果 | 第37-39页 |
3.3.3 小结 | 第39页 |
3.4 色彩运用 | 第39-44页 |
3.4.1 贯休—沉闷、浓重 | 第40-41页 |
3.4.2 吴彬—清新、高雅 | 第41页 |
3.4.3 小结 | 第41-44页 |
第四章 贯休与吴彬罗汉画审美特征比较 | 第44-50页 |
4.1 精神内涵 | 第44-46页 |
4.1.1 贯休—自身自性的觉悟与反思 | 第44-45页 |
4.1.2 吴彬—平易诙谐的解脱与智慧 | 第45-46页 |
4.1.3 小结 | 第46页 |
4.2 审美意趣 | 第46-50页 |
4.2.1 贯休—超凡脱俗 | 第46-48页 |
4.2.2 吴彬—风趣幽默 | 第48-49页 |
4.2.3 小结 | 第49-50页 |
结语 | 第50-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4页 |
致谢 | 第54-56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 第56-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