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引言 | 第11-14页 |
第1章 解剖研究 | 第14-32页 |
1.1 材料与器材 | 第14页 |
1.1.1 标本来源 | 第14页 |
1.1.2 实验器材 | 第14页 |
1.2 研究方法 | 第14-17页 |
1.2.1 标本制备 | 第15页 |
1.2.2 解剖过程 | 第15-17页 |
1.3 统计学分析 | 第17页 |
1.4 结果 | 第17-20页 |
1.4.1 腹壁下动脉(DIEA)走行分支情况 | 第17-19页 |
1.4.2 DIEP分布情况 | 第19页 |
1.4.3 肋间神经走行分布及与DIEP伴行情况 | 第19-20页 |
1.5 讨论 | 第20-27页 |
1.5.1 腹部穿支血管的解剖学基础 | 第20-23页 |
1.5.2 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基础解剖 | 第23-25页 |
1.5.3 DIEA分支及走行 | 第25页 |
1.5.4 DIEP分布及选择 | 第25-26页 |
1.5.5 肋间神经走行 | 第26页 |
1.5.6 穿支皮瓣的临床应用概论 | 第26-27页 |
1.6 小结 | 第27页 |
参考文献 | 第27-32页 |
第2章 影像学研究 | 第32-38页 |
2.1 临床资料与方法 | 第32-33页 |
2.1.1 研究对象来源 | 第32页 |
2.1.2 腹壁下动脉影像学检查 | 第32页 |
2.1.3 统计学方法 | 第32-33页 |
2.2 结果 | 第33-34页 |
2.2.1 研究对象统计学资料 | 第33页 |
2.2.2 研究组与对照组穿支血管情况 | 第33页 |
2.2.3 不同剖宫产次数女性下腹壁穿支血管数目情况 | 第33-34页 |
2.3 讨论 | 第34-35页 |
2.4 小结 | 第35-36页 |
参考文献 | 第36-38页 |
第3章 综述 | 第38-44页 |
3.1 乳房的神经支配 | 第39页 |
3.2 腹部肋间神经支配 | 第39-40页 |
3.3 携带感觉神经的DIEP皮瓣 | 第40页 |
3.4 皮肤的感觉 | 第40-41页 |
3.5 皮瓣感觉恢复的顺序和影响因素 | 第41页 |
3.6 再造后感觉恢复评测 | 第41-42页 |
3.7 小结 | 第42页 |
参考文献 | 第42-44页 |
结论 | 第44-45页 |
致谢 | 第45-46页 |
导师简介 | 第46-47页 |
作者简介 | 第47-48页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