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视域下的区域出版产业竞争力评价与提升研究--以江西省为例
摘要 | 第3-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6-27页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16-20页 |
1.1.1 选题背景 | 第16-18页 |
1.1.2 选题意义 | 第18-20页 |
1.2 研究思路与研究内容 | 第20-23页 |
1.2.1 研究思路 | 第20页 |
1.2.2 研究内容 | 第20-23页 |
1.3 技术路线图 | 第23-24页 |
1.4 主要研究方法及重点难点 | 第24-25页 |
1.4.1 研究的主要方法 | 第24-25页 |
1.4.2 研究的重点与难点 | 第25页 |
1.5 研究的主要创新点 | 第25-27页 |
第二章 文献综述与产业经济相关理论 | 第27-47页 |
2.1 全媒体出版的概念 | 第27-33页 |
2.1.1 全媒体的概念 | 第27-29页 |
2.1.2 出版产业的概念及内涵 | 第29-31页 |
2.1.3 对“全媒体出版”已有的界定 | 第31-32页 |
2.1.4 全媒体出版的定性研究 | 第32-33页 |
2.2 产业竞争力理论与评价研究基础 | 第33-40页 |
2.2.1 国外关于产业竞争力的理论的研究 | 第34-38页 |
2.2.2 国内关于产业竞争力的理论的研究 | 第38-40页 |
2.3 产业竞争力的评价方法及实证研究进展 | 第40-42页 |
2.3.1 产业竞争力的评价方法与模型 | 第40-41页 |
2.3.2 产业竞争力的实证研究进展 | 第41-42页 |
2.4 出版产业竞争力及评价研究 | 第42-45页 |
2.5 文献研究评述 | 第45-47页 |
第三章 区域出版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 第47-84页 |
3.1 出版产业的发展基本概况 | 第47-60页 |
3.1.1 出版概况 | 第47-53页 |
3.1.2 出版产业发展格局现状分析 | 第53-56页 |
3.1.3 产业结构现状 | 第56-57页 |
3.1.4 出版企业现状 | 第57-60页 |
3.2 区域出版产业的特征 | 第60-65页 |
3.2.1 经营范围的区域性 | 第60页 |
3.2.2 发展水平的不平衡性 | 第60-61页 |
3.2.3 分工合作的必然性 | 第61页 |
3.2.4 经营领域的多元性 | 第61-65页 |
3.3 区域出版产业的区域性影响因素分析 | 第65-73页 |
3.3.1 经济水平 | 第66-67页 |
3.3.2 文化因素 | 第67-68页 |
3.3.3 政府行为 | 第68-70页 |
3.3.4 市场需求 | 第70-72页 |
3.3.5 区域产业集群 | 第72-73页 |
3.4 区域出版产业的SWOT分析 | 第73-82页 |
3.4.1 SWOT分析的意义 | 第73-74页 |
3.4.2 区域出版产业的竞争优势分析 | 第74-76页 |
3.4.3 区域出版产业的竞争劣势分析 | 第76-79页 |
3.4.4 区域出版产业发展的内外部机遇分析 | 第79-80页 |
3.4.5 区域出版产业发展面临的外部威胁分析 | 第80-81页 |
3.4.6 对我国区域出版产业竞争力的战略矩阵 | 第81-82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82-84页 |
第四章 区域出版产业竞争力分析与评价模型构建 | 第84-104页 |
4.1 区域出版产业竞争力评价技术路径 | 第84-86页 |
4.1.1 研究对象选择原则 | 第84页 |
4.1.2 出版产业研究对象的选择 | 第84-86页 |
4.2 区域出版产业主要业务及经营模式 | 第86-89页 |
4.2.1 凤凰传媒主要业务及经营模式 | 第86-87页 |
4.2.2 中文传媒主要业务及经营模式 | 第87-88页 |
4.2.3 中南传媒主要业务及经营模式 | 第88-89页 |
4.3 区域出版产业核心竞争力分析 | 第89-95页 |
4.3.1 凤凰传媒核心竞争力分析 | 第89-91页 |
4.3.2 中文传媒核心竞争力分析 | 第91-94页 |
4.3.3 中南传媒核心竞争力分析 | 第94-95页 |
4.4 区域出版产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建立 | 第95-100页 |
4.4.1 竞争力内涵及构成要素 | 第95-96页 |
4.4.2 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 | 第96-97页 |
4.4.3 指标的选取及指标体系的建立 | 第97-98页 |
4.4.4 指标的解释与说明 | 第98-100页 |
4.5 区域出版产业竞争力评价模型构建 | 第100-102页 |
4.5.1 模型构建方法与基本思路 | 第100页 |
4.5.2 研究方法运用 | 第100-102页 |
4.5.3 评价步骤 | 第102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102-104页 |
第五章 区域出版产业竞争力比较与分析 | 第104-115页 |
5.1 数据来源及指标权重的确定 | 第104-105页 |
5.1.1 数据来源 | 第104页 |
5.1.2 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 | 第104-105页 |
5.2 区域出版产业竞争力测度 | 第105-109页 |
5.2.1 三大出版企业竞争力比较 | 第105-107页 |
5.2.2 三大出版企业竞争力变化情况分析 | 第107-109页 |
5.3 区域出版产业各维度竞争力分析 | 第109-111页 |
5.3.1 出版产业盈利能力分析 | 第109页 |
5.3.2 出版产业发展潜力分析 | 第109-110页 |
5.3.3 出版产业运营状况分析 | 第110页 |
5.3.4 出版产业偿债能力分析 | 第110-111页 |
5.4 区域出版产业竞争力影响因素分析 | 第111-113页 |
5.4.1 竞争力影响因素分析思路 | 第111页 |
5.4.2 出版产业盈利能力影响因素 | 第111-112页 |
5.4.3 出版产业发展潜力影响因素 | 第112-113页 |
5.4.4 出版产业运营状况影响因素 | 第113页 |
5.4.5 出版产业偿债能力影响因素 | 第113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113-115页 |
第六章 区域出版企业竞争力实例研究 | 第115-126页 |
6.1 中文传媒概况 | 第115-116页 |
6.2 中文传媒“互联网+”转型模式 | 第116-118页 |
6.2.1 智明星通基本状况 | 第117页 |
6.2.2 并购智明星通的目的和作用 | 第117-118页 |
6.2.3 中文传媒并购智明星通后的绩效 | 第118页 |
6.3 转型升级中的出版企业战略分析 | 第118-125页 |
6.3.1 中文传媒的新媒体战略 | 第118-120页 |
6.3.2 凤凰传媒非相关多元化投资战略 | 第120-122页 |
6.3.3 中南传媒的国际化经营战略 | 第122-125页 |
6.4 本章小结 | 第125-126页 |
第七章 基于提升竞争力的江西出版产业发展路径选择 | 第126-141页 |
7.1 政府行为目标 | 第126-132页 |
7.1.1 完善产业政策体系 | 第127页 |
7.1.2 促进国际文化交流 | 第127-128页 |
7.1.3 规范数字出版管理标准 | 第128-129页 |
7.1.4 构建数字版权保护系统 | 第129-130页 |
7.1.5 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 第130-131页 |
7.1.6 深化出版产业体制改革 | 第131-132页 |
7.2 全媒体深度整合 | 第132-134页 |
7.2.1 延伸全媒体出版产业链 | 第132-133页 |
7.2.2 建立全媒体整合数据库 | 第133页 |
7.2.3 打造线上线下一体化的全媒体平台 | 第133-134页 |
7.3 优化产业赢利模式 | 第134-136页 |
7.3.1 轻资产重现金流运营模式 | 第134页 |
7.3.2 构建传统出版和数字出版双赢模式 | 第134-135页 |
7.3.3 提供个性化服务 | 第135-136页 |
7.3.4 培养出版复合型人才 | 第136页 |
7.4 企业可持续发展 | 第136-140页 |
7.4.1 推进品牌建设 | 第137-138页 |
7.4.2 强化主业运营 | 第138页 |
7.4.3 加强资源整合与产业融合 | 第138-139页 |
7.4.4 建立数字出版社会效益评价体系 | 第139-140页 |
7.5 本章小结 | 第140-141页 |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41-145页 |
8.1 研究的主要结论 | 第141-144页 |
8.2 研究展望 | 第144-145页 |
致谢 | 第145-146页 |
参考文献 | 第146-153页 |
附录 | 第153-157页 |
附表-1 原始数据标准化 | 第153-154页 |
附表-2 各项指标权重 | 第154-155页 |
附表-3 加权灰色关联得分 | 第155-156页 |
附表-4 各子系统灰色关联得分 | 第156-157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157-1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