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临床医学论文--护理学论文--专科护理学论文--肿瘤科护理学论文

乳腺癌患者心理状况调查及晚期患者心理干预效果研究

中文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8页
第1章 前言第14-15页
第2章 综述第15-23页
    2.1 乳腺癌患者心理特点第15-17页
        2.1.1 情绪障碍第15-16页
        2.1.2 躯体疲乏第16页
        2.1.3 认知功能障碍第16-17页
        2.1.4 心理韧性第17页
    2.2 心理干预时机第17-20页
        2.2.1 围手术期第17-18页
        2.2.2 辅助治疗时期第18-19页
        2.2.3 康复期第19页
        2.2.4 复发转移期第19-20页
    2.3 心理干预方式第20-22页
        2.3.1 个体心理干预第20页
        2.3.2 集体心理干预第20-21页
        2.3.3 家庭心理干预第21-22页
    2.4 展望第22-23页
第3章 研究对象和方法第23-27页
    3.1 研究对象第23页
        3.1.1 病人来源第23页
        3.1.2 入组标准第23页
        3.1.3 排除标准第23页
    3.2 调查工具第23-25页
        3.2.1 焦虑自评量表(SAS)第23-24页
        3.2.2 抑郁自评量表(SDS)第24页
        3.2.3 生活质量调查问卷(EORTCQLQ-C30)第24-25页
    3.3 心理干预方法第25-26页
    3.4 研究过程第26页
    3.5 数据处理第26-27页
第4章 结果第27-47页
    4.1 早、晚期乳腺患者心理状况和生活质量第27-32页
        4.1.1 早、晚期患者一般资料的比较第27-28页
        4.1.2 早期患者焦虑、抑郁评分与国内常模的比较第28页
        4.1.3 晚期患者焦虑、抑郁评分与国内常模的比较第28-29页
        4.1.4 早晚期患者焦虑、抑郁评分比较第29页
        4.1.5 早、晚期患者焦虑发生比率比较第29-30页
        4.1.6 早、晚期患者抑郁发生比率比较第30-31页
        4.1.7 早、晚期患者生活质量的比较第31-32页
    4.2 心理干预对晚期乳腺癌患者心理状况和生活质量的影响第32-47页
        4.2.1 干预组和对照组一般资料的比较第32-34页
        4.2.2 初次测评干预组和对照组焦虑评分比较第34页
        4.2.3 初次测评干预组和对照组焦虑发生比率比较第34页
        4.2.4 干预前干预组和对照组抑郁评分比较第34-35页
        4.2.5 初次测评干预组和对照组抑郁发生比率比较第35页
        4.2.6 初次测评干预组和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第35-36页
        4.2.7 干预后干预组和对照组焦虑、抑郁评分比较第36-37页
        4.2.8 干预后干预组和对照组焦虑、抑郁比率比较第37页
        4.2.9 干预后干预组和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的比较第37-39页
        4.2.10 干预组和对照组两次测评焦虑评分比较第39-40页
        4.2.11 干预组和对照组两次测评焦虑比率比较第40-41页
        4.2.12 干预组和对照组两次测评抑郁评分比较第41页
        4.2.13 干预组和对照组两次测评抑郁比率比较第41-42页
        4.2.14 干预组两次测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第42-44页
        4.2.15 对照组两次测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第44-47页
第5章 讨论第47-54页
    5.1 乳腺癌患者心理状况及生活质量第47-50页
        5.1.1 乳腺癌患者的心理状况第47-49页
        5.1.2 乳腺癌患者的生活质量第49-50页
    5.2 心理干预对晚期乳腺癌患者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的影响第50-53页
        5.2.1 心理干预方式第50-51页
        5.2.2 心理干预对晚期乳腺癌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第51-52页
        5.2.3 心理干预对晚期乳腺癌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第52-53页
    5.3 本研究的不足及改进第53-54页
第6章 结论第54-55页
参考文献第55-63页
附录第63-66页
    焦虑自评量表 (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第63-64页
    抑郁自评量表 (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 SDS)第64-65页
    生活质量调查问卷 (EORTC QLQ-C30)第65-66页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第66-67页
致谢第67页

论文共6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氧化应激探讨Omi/HtrA2对大脑皮质的作用
下一篇:宜兴市学校和托幼机构传染病管理存在问题和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