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第1章 引言 | 第11-17页 |
1.1 地西他滨的作用机制 | 第11页 |
1.2 地西他滨治疗MDS | 第11-13页 |
1.3 地西他滨治疗AML | 第13-14页 |
1.4 地西他滨治疗其他血液病 | 第14-15页 |
1.5 地西他滨治疗实体肿瘤 | 第15-17页 |
第2章 材料与方法 | 第17-20页 |
2.1 基本病历资料 | 第17页 |
2.2 诊断、分型及评价标准 | 第17-18页 |
2.2.1 疾病诊断、分型标准 | 第17页 |
2.2.2 血小板数量升高的判定 | 第17页 |
2.2.3 血小板数量升高的时间判定 | 第17-18页 |
2.2.4 减少输血的评价 | 第18页 |
2.2.5 生存期 | 第18页 |
2.3 治疗方案 | 第18页 |
2.4 观察指标 | 第18-20页 |
第3章 结果 | 第20-30页 |
3.1 地西他滨治疗后不同疾病患者血小板数量的变化 | 第20-21页 |
3.1.1 地西他滨单药组不同疾病患者治疗后血小板数量变化 | 第20-21页 |
3.1.2 地西他滨联合化疗组不同疾病患者治疗后血小板数量变化 | 第21页 |
3.2 地西他滨治疗有效病人血小板数量变化及升高时间 | 第21-23页 |
3.2.1 地西他滨单药治疗有效病人各周期血小板数量变化 | 第21-22页 |
3.2.2 地西他滨联合化疗组治疗有效病人各周期血小板数量变化 | 第22页 |
3.2.3 地西他滨单药治疗有效病人血小板数量升高时间 | 第22-23页 |
3.2.4 地西他滨联合化疗组治疗有效病人血小板计数升高时间 | 第23页 |
3.3 染色体核型对地西他滨治疗后血小板数量变化的影响 | 第23-25页 |
3.3.1 地西他滨单药组 | 第23-24页 |
3.3.2 地西他滨联合化疗组 | 第24-25页 |
3.4 骨髓巨核细胞数对地西他滨治疗后病人血小板变化的影响 | 第25-26页 |
3.4.1 地西他滨单药组 | 第25-26页 |
3.4.2 地西他滨联合化疗组 | 第26页 |
3.5 地西他滨治疗过程中血小板输注量 | 第26-27页 |
3.5.1 地西他滨单药组 | 第26-27页 |
3.5.2 地西他滨联合化疗组 | 第27页 |
3.6 地西他滨治疗过程中红细胞输注量 | 第27-28页 |
3.6.1 地西他滨单药组 | 第27-28页 |
3.6.2 地西他滨联合化疗组 | 第28页 |
3.7 地西他滨治疗后血小板数量变化对生存期的影响 | 第28-30页 |
3.7.1 地西他滨单药组 | 第28-29页 |
3.7.2 地西他滨联合化疗组 | 第29-30页 |
第4章 讨论 | 第30-33页 |
第5章 结论 | 第33-34页 |
参考文献 | 第34-39页 |
附表1 16例患者基本资料 | 第39-40页 |
作者简介及科研成果 | 第40-41页 |
致谢 | 第4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