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8页 |
1.1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0-12页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及本人对综述的评价 | 第12-14页 |
1.2.1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2-14页 |
1.2.2 国内外研究综述的评价 | 第14页 |
1.3 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1.4 技术路线 | 第15-16页 |
1.5 本文创新之处 | 第16-17页 |
1.6 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1.6.1 文献分析法 | 第17页 |
1.6.2 实验分析法 | 第17-18页 |
第二章 研究区概况及研究方法 | 第18-21页 |
2.1 研究概况 | 第18页 |
2.2 研究方法 | 第18-19页 |
2.2.1 野外采样和室内控制试验 | 第18-19页 |
2.2.2 ~15N的示踪与土壤氮矿化速率测定 | 第19页 |
2.2.3 土壤理化性质测定 | 第19页 |
2.3 数据处理方法 | 第19-21页 |
第三章 氮添加对土壤氮矿化的影响 | 第21-31页 |
3.1 氮添加对土壤不同形态氮含量的影响 | 第21-23页 |
3.1.1 氮添加对土壤全N含量的影响 | 第21页 |
3.1.2 氮添加对土壤硝态氮含量的影响 | 第21-22页 |
3.1.3 氮添加对土壤铵态氮含量的影响 | 第22-23页 |
3.2 氮添加对土壤无机氮所占比例的影响 | 第23-24页 |
3.3 氮添加对土壤氮矿化的影响 | 第24-26页 |
3.3.1 氮添加对土壤硝化速率的影响 | 第24-25页 |
3.3.2 氮添加对土壤氨化速率的影响 | 第25页 |
3.3.3 氮添加对土壤净矿化速率的影响 | 第25-26页 |
3.4 氮添加浓度与土壤氮矿化速率的关系 | 第26-27页 |
3.5 氮添加下土壤理化性质与氮矿化速率的通径分析 | 第27-29页 |
3.6 讨论与分析 | 第29-30页 |
3.7 本章小结 | 第30-31页 |
第四章 冻融循环对土壤氮矿化的影响 | 第31-41页 |
4.1 冻融循环对土壤不同形态氮含量的影响 | 第31-33页 |
4.1.1 冻融循环对土壤全N含量的影响 | 第31页 |
4.1.2 冻融循环对土壤硝态氮含量的影响 | 第31-32页 |
4.1.3 冻融循环对土壤氨态氮含量的影响 | 第32-33页 |
4.2 冻融循环对无机氮含量所占比例的影响 | 第33-34页 |
4.3 冻融循环对土壤矿化速率的影响 | 第34-36页 |
4.3.1 冻融循环对土壤硝化速率的影响 | 第34-35页 |
4.3.2 冻融循环对土壤氨化速率的影响 | 第35页 |
4.3.3 冻融循环对土壤净氮矿化速率的影响 | 第35-36页 |
4.4 冻融循环次数与土壤氮矿化速率的关系 | 第36-37页 |
4.5 冻融循环下土壤理化性质与氮矿化速率的通径分析 | 第37-39页 |
4.6 结果讨论与分析 | 第39-40页 |
4.7 本章小结 | 第40-41页 |
第五章 氮添加、冻融循环交互作用对土壤氮矿化的影响 | 第41-48页 |
5.1 氮添加和冻融循环交互作用对土壤不同形态氮含量的影响 | 第41页 |
5.2 交互作用对无机氮所占比例的影响 | 第41-42页 |
5.3 交互作用对土壤氮矿化速率的影响 | 第42页 |
5.4 土壤含水量、pH对土壤氮矿化的影响 | 第42-43页 |
5.4.1 土壤含水量、pH与不同形态氮含量的相关性分析 | 第42-43页 |
5.4.2 土壤含水量、pH与土壤氮矿化速率的相关性分析 | 第43页 |
5.5 土壤理化性质与氮矿化速率的冗余分析 | 第43-46页 |
5.6 结果分析与讨论 | 第46-47页 |
5.7 本章小结 | 第47-48页 |
第六章 氮添加和冻融循环对生物结皮和土壤氮同位素的影响 | 第48-61页 |
6.1 氮添加和冻融循环对土壤氮同位素丰度的影响 | 第48-50页 |
6.1.1 氮添加对土壤氮同位素丰度的影响 | 第48-49页 |
6.1.2 冻融循环对土壤氮同位素丰度的影响 | 第49-50页 |
6.2 氮添加和冻融循环对土壤可利用性同位素氮含量的影响 | 第50-51页 |
6.2.1 氮添加对土壤可利用性同位素氮含量的影响 | 第50页 |
6.2.2 冻融循环对土壤可利用性同位素氮含量的影响 | 第50-51页 |
6.3 氮添加和冻融循环对生物结皮氮同位素丰度的影响 | 第51-52页 |
6.3.1 氮添加对生物结皮氮同位素丰度的影响 | 第51-52页 |
6.3.2 冻融循环对生物结皮氮同位素丰度的影响 | 第52页 |
6.4 氮添加和冻融循环对生物结皮可利用性同位素氮含量的影响 | 第52-54页 |
6.4.1 氮添加对生物结皮可利用性同位素氮含量的影响 | 第52-53页 |
6.4.2 冻融循环对生物结皮可利用性同位素氮含量的影响 | 第53-54页 |
6.5 交互作用对土壤和生物结皮同位素氮丰度及其可利用性氮含量的影响 | 第54-56页 |
6.5.1 交互作用对土壤同位素氮丰度及其可利用性氮含量的影响 | 第54-55页 |
6.5.2 交互作用对生物结皮同位素氮丰度及其可利用性氮含量的影响 | 第55-56页 |
6.6 土壤与生物结皮可利用性氮含量的差异性比较 | 第56-57页 |
6.7 氮添加和冻融循环对生物结皮全氮含量的影响 | 第57-58页 |
6.7.1 氮添加对生物结皮全氮含量的影响 | 第57页 |
6.7.2 冻融循环对生物结皮全N含量的影响 | 第57-58页 |
6.8 生物结皮与土壤全氮含量差异性比较 | 第58-59页 |
6.9 结果讨论与分析 | 第59-60页 |
6.10 本章小结 | 第60-61页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1-64页 |
7.1 结论 | 第61-62页 |
7.1.1 氮添加对土壤矿化速率的影响 | 第61页 |
7.1.2 冻融循环对土壤矿化速率的影响 | 第61页 |
7.1.3 氮添加和冻融循环交互作用对土壤矿化速率的影响 | 第61-62页 |
7.1.4 氮添加、冻融循环下土壤理化性质对氮矿化速率的影响 | 第62页 |
7.2 展望 | 第62-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72页 |
致谢 | 第72-73页 |
研究生期间发表论文 | 第73-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