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地籍信息系统的吉林市土地利用潜力评价研究
内容提要 | 第1-10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21页 |
·研究背景 | 第10页 |
·集约利用研究 | 第10-15页 |
·土地集约利用理论基础研究 | 第11-12页 |
·城镇土地集约利用与土地潜力内涵研究 | 第12-13页 |
·城镇土地集约利用潜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 第13-15页 |
·城镇土地集约利用潜力评价方法模型研究 | 第15页 |
·地籍信息系统发展与现状 | 第15-17页 |
·地籍信息系统内涵 | 第15-16页 |
·地籍信息系统发展 | 第16-17页 |
·地籍信息系统发展过程中存在问题 | 第17页 |
·结合地籍信息系统的潜力评价研究现状 | 第17-18页 |
·研究目的及研究意义 | 第18页 |
·研究目的 | 第18页 |
·研究意义 | 第18页 |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18-21页 |
·研究内容 | 第18-19页 |
·技术关键 | 第19页 |
·技术方法与技术路线 | 第19-21页 |
第2章 吉林市社会经济概况研究 | 第21-24页 |
·吉林市区域概况 | 第21-22页 |
·吉林市土地利用发展演变 | 第22-24页 |
·吉林市城镇近十年用地扩展情况 | 第22页 |
·吉林市地均GDP 变化 | 第22-24页 |
第3章 吉林市地籍信息系统建设与发展 | 第24-29页 |
·吉林市地籍信息系统建立背景 | 第24页 |
·吉林市地籍信息系统内容及特点 | 第24-25页 |
·地籍信息系统概况 | 第24页 |
·地籍信息系统设计业务内容 | 第24-25页 |
·地籍信息系统特点 | 第25页 |
·吉林市地籍信息系统属性数据特点 | 第25-27页 |
·吉林市地籍信息系统使用过程中存在问题 | 第27-29页 |
第4章 基于地籍信息系统的吉林市土地利用现状 | 第29-35页 |
·研究区范围 | 第29页 |
·吉林市城市土地利用结构特征 | 第29-32页 |
·研究区整体土地利用结构 | 第29-30页 |
·吉林市城镇土地空间分布 | 第30-32页 |
·吉林市土地利用强度分析 | 第32页 |
·与国内外相关标准比较分析 | 第32-34页 |
·土地利用结构与国家城镇规划建设用地标准对比分析 | 第32-33页 |
·城镇土地利用效益与国内外城市对比分析 | 第33-34页 |
·吉林市土地利用过程中存在问题 | 第34-35页 |
·土地利用效率低 | 第34页 |
·土地利用结构不合理 | 第34-35页 |
第5章 吉林市土地利用潜力评价方法研究 | 第35-43页 |
·土地利用潜力类型划分 | 第35页 |
·土地利用潜力评价单元确定 | 第35-38页 |
·常用潜力评价单元 | 第35-36页 |
·吉林市土地利用现状潜力评价单元确定 | 第36-38页 |
·土地潜力评价方法选择 | 第38-39页 |
·土地潜力评价模型基本原则 | 第39页 |
·综合经济容积率对比法模型构建 | 第39-43页 |
·最低综合经济容积率模型 | 第39-41页 |
·评价标准及相应参数确定 | 第41-43页 |
第6章 吉林市土地利用潜力评价结果分析 | 第43-47页 |
·综合经济容积率对比法评价结果 | 第43页 |
·研究区整体土地利用现状潜力 | 第43-44页 |
·分地类土地利用潜力数量结构分析 | 第44页 |
·土地利用现状潜力评价空间结构分析 | 第44-47页 |
第7章 结论 | 第47-49页 |
·结论 | 第47-48页 |
·论文创新点 | 第48页 |
·论文不足 | 第48-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2页 |
中文摘要 | 第52-54页 |
Abstract | 第54-56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56-57页 |
致谢 | 第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