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国草原畜牧业发展与牧民生计研究
| 摘要 | 第4-6页 |
| abstract | 第6-7页 |
| 一、引言 | 第12-19页 |
| 1.1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2-13页 |
| 1.1.1 研究目的 | 第12页 |
| 1.1.2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 1.2 研究综述 | 第13-16页 |
| 1.2.1 蒙古国方面的研究 | 第13-14页 |
| 1.2.2 中国方面的研究 | 第14-15页 |
| 1.2.3 其他国家的研究 | 第15-16页 |
| 1.2.4 研究评述 | 第16页 |
| 1.3 论文主要内容 | 第16-17页 |
| 1.4 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 1.5 创新与不足 | 第18-19页 |
| 二、蒙古国草原资源利用情况 | 第19-26页 |
| 2.1 蒙古国地理及其特征 | 第19-21页 |
| 2.2 蒙古国草原资源利用历史 | 第21-22页 |
| 2.3 蒙古国草原利用现状 | 第22-23页 |
| 2.4 蒙古国草原管理现状 | 第23-26页 |
| 2.4.1 草原管理工作开展情况 | 第23-24页 |
| 2.4.2 合理利用草原资源的规划 | 第24-26页 |
| 三、蒙古国草原畜牧业与牧民生计状况 | 第26-32页 |
| 3.1 蒙古国草原畜牧业发展现状 | 第26-30页 |
| 3.1.1 牲畜养殖现状 | 第26-27页 |
| 3.1.2 畜产品加工 | 第27-28页 |
| 3.1.3 畜种结构 | 第28-30页 |
| 3.2 蒙古国牧民生计现状 | 第30-31页 |
| 3.3 蒙古国草原畜牧业发展与牧民生计的关系 | 第31-32页 |
| 四、蒙古国草原畜牧业发展的调查研究 | 第32-50页 |
| 4.1 草原资源利用情况 | 第32-38页 |
| 4.1.1 草场的产草量 | 第32-35页 |
| 4.1.2 草原承载力 | 第35-36页 |
| 4.1.3 草场植被情况 | 第36-38页 |
| 4.2 蒙古国畜牧业发展情况 | 第38-47页 |
| 4.2.1 畜牧业从业人员情况 | 第38-39页 |
| 4.2.2 牲畜数量变化情况 | 第39-41页 |
| 4.2.3 畜产品生产情况 | 第41-43页 |
| 4.2.4 畜产品出口情况 | 第43-47页 |
| 4.3 政府调控对畜牧业经济发展的影响 | 第47-50页 |
| 五、蒙古国牧民生计的影响因素分析 | 第50-63页 |
| 5.1 蒙古国牧民生活现状调查 | 第50-52页 |
| 5.2 蒙古国牧民生计的SWOT分析 | 第52-54页 |
| 5.3 牧民养殖牲畜数量的影响 | 第54-55页 |
| 5.4 个人及家庭因素的影响 | 第55-57页 |
| 5.5 牧民收入的影响 | 第57-58页 |
| 5.6 自然灾害对牧民生计的影响 | 第58-60页 |
| 5.7 牧民生计影响因素的综合分析 | 第60-63页 |
| 六、结论与政策建议 | 第63-67页 |
| 6.1 结论 | 第63-64页 |
| 6.2 政策建议 | 第64-67页 |
| 6.2.1 建立和完善灾害预防机制和救助机制 | 第64-65页 |
| 6.2.2 加快畜产品深加工产业的发展 | 第65页 |
| 6.2.3 注重草畜平衡发展 | 第65-66页 |
| 6.2.4 加强草原保护的法制建设 | 第66页 |
| 6.2.5 加强非牧业经济的发展 | 第66-67页 |
| 参考文献 | 第67-72页 |
| 致谢 | 第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