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中国医学论文--中医儿科论文

成都部分地区小儿泄泻中医证型分布及用药规律初步研究

中文摘要第3-5页
英文摘要第5-7页
引言第10-11页
临床研究第11-37页
    1 研究资料第11-13页
        1.1 资料来源第11页
        1.2 诊断标准第11-12页
            1.2.1 疾病诊断标准第11页
            1.2.2 中医证候诊断标准第11-12页
        1.3 纳入标准第12页
        1.4 排除标准第12-13页
    2 研究方法第13-15页
        2.1 入选病例预处理第13页
            2.1.1 采集表的设计、填写及数据的录入第13页
            2.1.2 数据的规范第13页
        2.2 关于胎龄的分类第13-14页
        2.3 关于喂养方式的分类第14页
        2.4 关于脱水程度的分类第14页
        2.5 关于病程的分类第14-15页
        2.6 关于病情程度的分类第15页
        2.7 统计学方法第15页
    3 结果与分析第15-37页
        3.1 基本情况第15-16页
        3.2 证型分布情况第16-23页
            3.2.1 证型与性别第17-18页
            3.2.2 证型与年龄第18页
            3.2.3 证型与发病季节第18-19页
            3.2.4 证型与喂养方式第19-20页
            3.2.5 证型与胎龄第20页
            3.2.6 证型与病程第20-22页
            3.2.7 证型与病情程度第22-23页
        3.3 总体用药情况第23-28页
            3.3.1 药物频次分布第23-25页
            3.3.2 药物类别分布第25-28页
            3.3.3 药物的药味、药性、归经分布第28页
        3.4 分型用药情况第28-37页
            3.4.1 风寒泻用药情况第28-30页
            3.4.2 伤食泻用药情况第30-31页
            3.4.3 湿热泻用药情况第31-33页
            3.4.4 脾虚泻用药情况第33-34页
            3.4.5 脾肾阳虚泻用药情况第34-35页
            3.4.6 气阴两虚泻用药情况第35-37页
讨论第37-44页
    1 基本情况分析第37页
    2 中医证型分析第37-39页
        2.1 证型与年龄第37-38页
        2.2 证型与发病季节第38页
        2.3 证型与喂养方式第38页
        2.4 证型与病程第38-39页
        2.5 证型与病情程度第39页
    3 总体用药分析第39-42页
        3.1 药物品种、类别分析第39-41页
        3.2 药物性、味、归经分析第41-42页
    4 分型用药分析第42-44页
结论第44-45页
问题与展望第45-46页
致谢第46-47页
参考文献第47-49页
附录一 泄泻病例资料采集表第49-50页
附录二 综述 小儿泄泻的中西医诊疗发展第50-61页
    参考文献第59-61页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专著及科研成果第61-62页

论文共6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药物干预的慢性乙型肝炎肝郁脾虚证特征性蛋白的验证研究
下一篇:学龄期儿童多发性抽动症的中医诊疗方案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