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历史、地理论文--中国人物传记论文--人物总传:按时代分论文--氏族谱系论文

一个科举世家的聚集与流散—苏州洞泾吴氏家族研究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绪论第9-24页
    一 选题缘起与意义第9-10页
    二 学术史回顾第10-22页
        一、明清以来江南家族史研究第11-18页
        二、明清以来江南家族史研究现状反思第18-19页
        三、洞泾吴氏家族相关研究第19-22页
    三 史学理论与方法第22页
    四 创新点和难点第22-24页
第一章 明清时期洞泾吴氏家族概况第24-49页
    第一节 洞泾吴氏的世系源流第24-28页
        一、洞泾吴氏姓源第24-25页
        二、洞泾吴氏世系概述第25-28页
    第二节 洞泾吴氏的科举道路第28-35页
        一、科举之路的起步第28-29页
        二、科举之路的发展第29-31页
        三、科举之路的顶峰第31-33页
        四、科举之路的尾声第33-35页
    第三节 明清时期洞泾吴氏的婚姻交游网络第35-48页
        一、望族婚姻圈的构建第36-43页
        二、明清时期洞泾吴氏的交游网络第43-48页
    小结第48-49页
第二章 明清时期洞泾吴氏人口状况分析第49-68页
    第一节 江南家族人口研究与族谱说明第49-51页
    第二节 洞泾吴氏的育龄与寿命结构第51-55页
        一、育龄与家族世代间隔第51-53页
        二、洞泾吴氏的寿命结构第53-55页
    第三节 洞泾吴氏的子嗣问题第55-60页
        一、明清洞泾吴氏的生子数量第55-57页
        二、多子、绝嗣与社会功名的关系第57-60页
    第四节 洞泾吴氏的人口增长率第60-67页
        一、盛清时期吴氏家族人口的平缓增长第61-64页
        二、晚清灾害、战争等因素对家族人口的抑制第64-67页
    小结第67-68页
第三章 洞泾吴氏家族组织与家族观念第68-91页
    第一节 族谱编纂与敬宗收族第68-76页
        一、洞泾吴氏族谱编修第68-73页
        二、族谱编纂与儒家伦理第73-76页
    第二节 宗族组织与敦亲睦族第76-84页
        一、祭祀先祖的组织与活动第76-81页
        二、继志义田的设立与管理第81-84页
    第三节 “敬宗收族”的理想与现实第84-90页
        一、“束之高阁”的族谱第85-86页
        二、“形同虚设”的祠堂第86-87页
        三、“笼络人心”的族田第87-90页
    小结第90-91页
第四章 晚清民国洞泾吴氏的流散与家族观念变化第91-117页
    第一节 吴氏家族流散的社会原因与表现第91-105页
        一、“庚申之难”与吴氏家族的中衰第91-97页
        二、科举停废与吴氏族人的职业选择第97-105页
    第二节 清末民国以来吴氏家族观念的变化第105-115页
        一、清末民国社会舆论中的家族社会第105-107页
        二、新文化运动以来洞泾吴氏家族观念的淡化第107-115页
    小结第115-117页
结语第117-120页
参考文献第120-125页
附录 洞泾吴氏十七世吴宗锡先生口述史第125-146页
致谢第146-148页

论文共14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唐代拟判史料价值研究--以《文苑英华》收录为中心
下一篇:民国时期迪士尼跨文化传播与上海城市文化(1930-19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