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化学论文--物理化学(理论化学)、化学物理学论文

微生物燃料电池阴极氮磷共掺杂碳氧气还原催化剂的优化研究

符号说明第3-4页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25页
    1.1 研究背景第11页
    1.2 MFCs的概述第11-14页
        1.2.1 MFCs的发展研究历程第11-12页
        1.2.2 MFCs的工作原理第12-13页
        1.2.3 MFCs的阴极第13-14页
    1.3 MFCs空气阴极的概述第14-23页
        1.3.1 空气阴极的结构第14页
        1.3.2 空气阴极的反应基理第14-15页
        1.3.3 集流体第15-16页
        1.3.4 空气阴极扩散层第16-18页
        1.3.5 催化剂粘结剂第18-20页
        1.3.6 催化剂第20-23页
    1.4 本论文的研究意义及主要内容第23-25页
        1.4.1 本文的研究意义第23页
        1.4.2 本论文工作的主要研究内容第23-25页
第二章 实验材料及实验方法第25-33页
    2.1 实验材料及药品第25-28页
        2.1.1 微生物培养所需药品第25-27页
        2.1.2 实验所需试剂和材料第27页
        2.1.3 实验设备与仪器第27-28页
    2.2 催化剂电化学测试第28-29页
        2.2.1 配置催化剂悬浮液第28页
        2.2.2 玻碳电极的前期处理第28-29页
        2.2.3 循环伏安测试(Cyclicvoltammetry,CV)第29页
        2.2.4 旋转圆盘圆环电极测试(Rotatingringdiskelectrode,RRDE)第29页
    2.3 空气阴极的制备第29-30页
    2.4 空气阴极的线性扫描伏安法测试第30页
    2.5 MFCs的构建第30-31页
    2.6 MFCs的启动和运行第31页
    2.7 催化剂的表征方法第31-32页
        2.7.1 扫描电子显微镜测试(SEM)第31页
        2.7.2 X射线光电子能谱测试(XPS)第31页
        2.7.3 X射线衍射(XRD)第31-32页
        2.7.4 激光拉曼光谱(Raman)第32页
    2.8 电池性能测试分析方法第32-33页
        2.8.1 微生物燃料电池的极化曲线和功率密度曲线测试第32页
        2.8.2 时间-电压曲线第32-33页
第三章 氮磷共掺碳改性炭黑作为微生物燃料电池的高效氧还原催化剂第33-45页
    3.1 引言第33-34页
    3.2 催化剂的制备及表征第34-40页
        3.2.1 催化剂的制备第34页
        3.2.2 催化剂的相关表征第34-37页
        3.2.3 NPC@CB-0.4的电化学测试第37-40页
    3.3 空气阴极的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能第40页
    3.4 MFC的性能第40-42页
        3.4.1 MFC的电压输出第40-41页
        3.4.2 MFC的功率密度曲线及极化曲线第41-42页
    3.5 空气阴极导电性表征第42页
    3.6 本章小结第42-45页
第四章 氮磷共掺碳改性活性碳作为微生物燃料电池的高效氧还原催化剂第45-57页
    4.1 引言第45-46页
    4.2 催化剂的制备及表征第46-52页
        4.2.1 催化剂的制备第46页
        4.2.2 催化剂的相关表征第46-49页
        4.2.3 NPC@AC-0.7的电化学测试第49-52页
    4.3 空气阴极的电化学性能第52页
    4.4 MFCs的性能第52-54页
        4.4.1 MFCs的电压输出第52-53页
        4.4.2 MFCs的功率密度曲线及极化曲线第53-54页
    4.5 本章小结第54-57页
第五章 全文总结和展望第57-59页
    5.1 总结第57-58页
    5.2 展望第58-59页
参考文献第59-69页
硕士期间研究成果目录第69-71页
致谢第71页

论文共7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高性能高功率密度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膜电极的制备与研究
下一篇:纳米多孔钒酸铋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光电化学性能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