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压榨式污泥干化处理系统的参数配置及结构优化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7页 |
1.1 选题的背景与意义 | 第11-14页 |
1.1.1 选题的背景 | 第11-13页 |
1.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3-14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 第14-16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1.2.2 国内发展现状 | 第15页 |
1.2.3 发展趋势 | 第15-16页 |
1.3 论文研究目标及内容 | 第16-17页 |
第二章 污泥预处理系统 | 第17-34页 |
2.1 污泥干化处理系统流程分析 | 第17-18页 |
2.2 造纸污泥絮凝反应分析 | 第18-20页 |
2.2.1 絮凝剂的选择与调配 | 第18-19页 |
2.2.2 污水絮凝搅拌理论的研究 | 第19-20页 |
2.3 絮凝搅拌实验 | 第20-24页 |
2.3.1 絮凝实验要求 | 第20-21页 |
2.3.2 机械搅拌器的设计 | 第21-22页 |
2.3.3 实验器材及药剂选择 | 第22-23页 |
2.3.4 搅拌实验过程 | 第23页 |
2.3.5 实验结果及分析 | 第23-24页 |
2.4 絮凝反应过程的仿真分析 | 第24-31页 |
2.4.1 FLUENT软件概述 | 第24-25页 |
2.4.2 流体计算基本方程 | 第25-27页 |
2.4.3 絮凝搅拌过程流体仿真 | 第27-29页 |
2.4.4 搅拌器结构优化 | 第29-31页 |
2.5 重力螺旋脱水机 | 第31-32页 |
2.5.1 重力螺旋脱水机的结构分析 | 第31-32页 |
2.5.2 重力螺旋脱水机的工作原理 | 第32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32-34页 |
第三章 螺旋轴的结构分析 | 第34-47页 |
3.1 水平螺旋脱水机介绍 | 第34-36页 |
3.1.1 水平螺旋脱水机的结构设计 | 第34-35页 |
3.1.2 水平螺旋脱水机的工作原理 | 第35-36页 |
3.2 螺旋压榨机螺旋轴参数的推导 | 第36-40页 |
3.2.1 榨料流量和轴向速度分析 | 第36-37页 |
3.2.2 基于轴向速度的螺距方程 | 第37-38页 |
3.2.3 基于螺旋周期的螺距方程 | 第38-39页 |
3.2.4 螺旋线参数方程的建立 | 第39-40页 |
3.3 变距螺旋与压缩比的关系 | 第40-41页 |
3.4 螺旋轴的受力分析 | 第41-43页 |
3.5 螺旋轴静力学仿真 | 第43-46页 |
3.5.1 螺旋轴模型的建立 | 第43页 |
3.5.2 仿真前处理过程 | 第43-44页 |
3.5.3 静力学仿真结果分析 | 第44-46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46-47页 |
第四章 污泥干化处理系统的模块划分及参数配置 | 第47-52页 |
4.1 水平螺旋脱水机功能模块 | 第47-48页 |
4.2 污泥干化系统的模块划分 | 第48-50页 |
4.3 污泥干化系统的参数配置 | 第50-51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1-52页 |
第五章 螺旋轴结构优化及模态分析 | 第52-65页 |
5.1 螺旋轴的结构优化 | 第52-55页 |
5.1.1 内点惩罚函数法 | 第52页 |
5.1.2 螺旋轴优化变量的确定 | 第52-53页 |
5.1.3 约束函数的确定 | 第53-55页 |
5.1.4 内点惩罚函数法优化设计 | 第55页 |
5.2 优化模型的静力学分析 | 第55-57页 |
5.2.1 优化螺旋轴模型的建立 | 第55-56页 |
5.2.2 优化模型仿真结果 | 第56-57页 |
5.3 模态分析理论 | 第57-60页 |
5.3.1 无阻尼模态分析理论 | 第58页 |
5.3.2 有阻尼模态分析理论 | 第58-59页 |
5.3.3 参与系数与有效质量 | 第59页 |
5.3.4 模态计算设置 | 第59-60页 |
5.4 有预应力的模态分析 | 第60-64页 |
5.4.1 模态分析计算结果 | 第61-63页 |
5.4.2 模态计算结果分析 | 第63-64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64-65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5-67页 |
6.1 工作总结 | 第65页 |
6.2 工作展望 | 第65-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70页 |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论文 | 第70-71页 |
致谢 | 第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