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9页 |
1.1 氧化石墨烯和石墨烯概述 | 第12-13页 |
1.2 氧化石墨烯和石墨烯的制备 | 第13-15页 |
1.2.1 氧化石墨烯的制备 | 第13页 |
1.2.2 石墨烯的制备 | 第13-15页 |
1.3 氧化石墨烯化学改性和应用 | 第15-19页 |
1.3.1 氧化石墨烯化学改性 | 第15-19页 |
1.3.2 吸附应用 | 第19页 |
1.4 水体重金属吸附材料的研究进展 | 第19-20页 |
1.5 石墨烯基复合材料及其应用 | 第20-24页 |
1.5.1 石墨烯基复合材料 | 第20-21页 |
1.5.2 石墨烯基复合材料的应用 | 第21-23页 |
1.5.3 石墨烯基复合材料在传感器材料上的应用 | 第23-24页 |
1.6 传感器材料的研究进展 | 第24-27页 |
1.6.1 碳纳米管 | 第24-25页 |
1.6.2 纳米金 | 第25页 |
1.6.3 聚偏氟乙烯共聚物和ZnO纳米线 | 第25-27页 |
1.7 课题研究目的和内容 | 第27-29页 |
1.7.1 研究目的 | 第27-28页 |
1.7.2 研究内容 | 第28-29页 |
第二章 实验原料和研究方法 | 第29-32页 |
2.1 实验原料 | 第29页 |
2.2 实验仪器 | 第29-30页 |
2.3 表征方法 | 第30页 |
2.3.1 傅里叶红外吸收光谱分析(FT-IR) | 第30页 |
2.3.2 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SEM) | 第30页 |
2.3.3 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分析(TEM) | 第30页 |
2.3.4 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 | 第30页 |
2.4 吸附性能测试 | 第30页 |
2.4.1 饱和磁化强度 | 第30页 |
2.4.2 原子吸收光谱(AAS) | 第30页 |
2.5 应变传感性能测试 | 第30-32页 |
2.5.1 力学性能测试 | 第30-31页 |
2.5.2 电阻变化响应测试 | 第31-32页 |
第三章 乙二烯三胺改性磁性氧化石墨烯复合材料的制备与镉离子吸附性能 | 第32-50页 |
3.1 引言 | 第32-33页 |
3.2 DLTA-mGO的制备与吸附实验 | 第33-34页 |
3.2.1 氧化石墨烯的制备 | 第33页 |
3.2.2 DLTA-mGO的制备 | 第33-34页 |
3.2.3 吸附实验 | 第34页 |
3.3 正交实验 | 第34-37页 |
3.3.1 正交实验的因素与水平的设计 | 第34页 |
3.3.2 正交实验方案 | 第34-35页 |
3.3.3 正交实验结果 | 第35页 |
3.3.4 正交实验方差分析 | 第35-36页 |
3.3.5 优化所得DLTA-mGO的表征和磁性分离性能 | 第36-37页 |
3.4 DLTA-mGO吸附性能 | 第37-48页 |
3.4.1 Box-BehnkenDesign设计 | 第37-39页 |
3.4.2 RSM方法与数据分析 | 第39-42页 |
3.4.3 吸附动力学和吸附等温线研究 | 第42-48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8-50页 |
第四章 石墨烯/碳纳米管/海藻酸钠复合气凝胶的制备与应变传感性能 | 第50-71页 |
4.1 引言 | 第50-51页 |
4.2 实验部分 | 第51-56页 |
4.2.1 氧化石墨烯的制备 | 第51页 |
4.2.2 氧化石墨烯的TEM图像和FT-IR化学组成分析结果 | 第51-52页 |
4.2.3 碳纳米管的纯化 | 第52-53页 |
4.2.4 碳纳米管酸化前后SEM图像 | 第53-54页 |
4.2.5 复合气凝胶的制备 | 第54-56页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56-69页 |
4.3.1 GO/CS复合气凝胶的弹性性能 | 第56-57页 |
4.3.4 rGO/SA/CNTs复合气凝胶的弹性性能 | 第57-61页 |
4.3.5 氧化石墨烯、碳纳米管、海藻酸钠协同作用机理分析 | 第61-65页 |
4.3.6 复合气凝胶的接触角 | 第65-66页 |
4.3.7 复合气凝胶的电阻变化响应性能 | 第66-69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69-71页 |
结论和创新点 | 第71-74页 |
参考文献 | 第74-80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80-81页 |
致谢 | 第81-82页 |
附件 | 第8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