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1章 引言 | 第10-12页 |
第2章 文献综述和理论基础 | 第12-17页 |
2.1 国内外相关研究回顾 | 第12-14页 |
2.1.1 国外关于社区银行的研究 | 第12-13页 |
2.1.2 国内关于社区银行的研究 | 第13-14页 |
2.1.3 对已有研究文献的简要回顾评述 | 第14页 |
2.2 本文研究的理论基础 | 第14-17页 |
2.2.1 金融共生理论 | 第14-15页 |
2.2.2 比较优势理论 | 第15页 |
2.2.3 理论的适用性分析 | 第15-17页 |
第3章 社区银行概述 | 第17-19页 |
3.1 社区银行的定义 | 第17页 |
3.2 社区银行的经营特点 | 第17-19页 |
3.2.1 植根于目标客户群 | 第17页 |
3.2.2 提供全方位产品 | 第17-18页 |
3.2.3 突出个性化服务 | 第18页 |
3.2.4 强化“效率优先”和“共赢”原则 | 第18-19页 |
第4章 国内外社区银行发展现状及启示 | 第19-24页 |
4.1 国外社区银行发展现状(以美国为例) | 第19-20页 |
4.1.1 美国社区银行的发展情况 | 第19-20页 |
4.1.2 美国社区银行的绩效表现 | 第20页 |
4.2 国内社区银行发展现状 | 第20-22页 |
4.3 社区银行模式对网点转型的启示 | 第22-24页 |
4.3.1 准确的市场定位 | 第22页 |
4.3.2 贴近政策的发展策略 | 第22-23页 |
4.3.3 高效便捷的流程机制 | 第23-24页 |
第5章 国有商业银行网点转型情况分析(以X大型国有商业银行为例) | 第24-31页 |
5.1 国有商业银行网点转型发展现状 | 第24-26页 |
5.1.1 网点转型的历程回顾 | 第24页 |
5.1.2 网点转型的成果显现 | 第24-25页 |
5.1.3 网点转型的必要性 | 第25-26页 |
5.2 国有商业银行借鉴社区银行模式的可行性分析 | 第26-28页 |
5.2.1 政策环境允许设立社区支行或网点 | 第26-27页 |
5.2.2 宏观经济助推中小企业发展和居民消费增长 | 第27页 |
5.2.3 产品创新能力保障网点转型 | 第27-28页 |
5.2.4 品牌优势提升网点竞争实力 | 第28页 |
5.3 国有商业银行网点转型发展中需要解决的问题 | 第28-31页 |
5.3.1 定位不明确,影响经营成果 | 第28页 |
5.3.2 管理链条过长,引发效率低下 | 第28页 |
5.3.3 队伍不完善,阻碍业务发展 | 第28-29页 |
5.3.4 布局不合理,导致无序竞争 | 第29页 |
5.3.5“坐商”模式,缺乏服务主动性 | 第29页 |
5.3.6 同质化程度高,降低客户体验 | 第29-30页 |
5.3.7 考核一刀切,影响特色发挥 | 第30-31页 |
第6章 国有商业银行网点转型发展的设想 | 第31-35页 |
6.1 深化业态改革,明确市场定位 | 第31页 |
6.2 深化机构改革,加强扁平化管理 | 第31-32页 |
6.3 深化队伍改革,提升人才效能 | 第32-33页 |
6.4 深化结构改革,分层分类管理市场 | 第33页 |
6.5 深化服务改革,打造优质品牌 | 第33-34页 |
6.6 深化创新改革,推行个性化产品战略 | 第34页 |
6.7 深化绩效改革,实现网点差异化管理 | 第34-35页 |
第7章 结论 | 第35-36页 |
参考文献 | 第36-37页 |
致谢 | 第37-38页 |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38-3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