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中国书籍设计审美取向的演化
中文摘要 | 第1-5页 |
英文摘要 | 第5-6页 |
目录 | 第6-8页 |
导言 | 第8-10页 |
(一)、书籍设计的现状 | 第8页 |
(二)、书籍设计审美取向的研究意义 | 第8-10页 |
一、书籍设计的审美价值 | 第10-11页 |
二、中国传统书籍的古朴之美 | 第11-14页 |
(一)、中国传统书籍的印制体系 | 第11-12页 |
(二)、中国传统书籍的审美标准 | 第12-14页 |
三、"新文化"的载体,民国时期书籍的文化之美 | 第14-20页 |
(一)、新文化运动以及对美的探索 | 第14-15页 |
(二)、中国现代书籍装帧设计的启蒙 | 第15-17页 |
1、技术上的革新 | 第15页 |
2、"装帧"概念的提出 | 第15-16页 |
3、探索中的发展 | 第16页 |
4、封面艺术的兴起 | 第16-17页 |
(三)、民国时期书籍装帧的重要参与者 | 第17-20页 |
四、设计为人民服务,建国后书籍艺术的曲折历程 | 第20-24页 |
(一) 第二次美学热潮的作用力 | 第20页 |
(二)、新中国出版工作体制的建立对书籍设计的影响 | 第20-21页 |
1、新中国体制下的影响 | 第20-21页 |
2、书籍装帧设计的职业化 | 第21页 |
(三)、文革时期的低潮 | 第21-22页 |
(四) 第三次美学热潮的推动力 | 第22页 |
(五) 文化复苏带动书籍设计行业的发展 | 第22-24页 |
五、当代中国书籍设计审美的发展趋势 | 第24-29页 |
(一)、整体化趋势,书籍设计的整合之美 | 第24-26页 |
(二)、独立化趋势,回归对书卷气息的追崇 | 第26页 |
(三)、国际化观念,多维角度的探索 | 第26-27页 |
(四)、对本土化审美意识的反思 | 第27页 |
(五) 多元化的社会动力 | 第27-29页 |
结语 | 第29-30页 |
参考文献 | 第30-31页 |
后记 | 第3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