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8页 |
1.1 研究缘起 | 第9-12页 |
1.1.1 天然山岳景观的人为影响 | 第9-10页 |
1.1.2 当代景区建筑现状及问题 | 第10-11页 |
1.1.3 问题解决的必要性 | 第11页 |
1.1.4 研究问题的提出 | 第11-12页 |
1.2 研究对象界定 | 第12页 |
1.3 国内外研究成果 | 第12-15页 |
1.3.1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1.3.2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1.4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5-16页 |
1.4.1 研究目的 | 第15页 |
1.4.2 研究意义 | 第15-16页 |
1.5 研究方法及内容框架 | 第16-18页 |
1.5.1 研究方法 | 第16页 |
1.5.2 研究内容 | 第16-17页 |
1.5.3 研究框架 | 第17-18页 |
第二章 概念梳理及理论研究 | 第18-39页 |
2.1 山岳型风景区 | 第18-21页 |
2.1.1 山岳型风景区概念 | 第18-19页 |
2.1.2 风景资源概念及分类 | 第19-20页 |
2.1.3 风景区分区及建筑布置 | 第20-21页 |
2.2 景区建筑 | 第21-25页 |
2.2.1 景区建筑的定义 | 第21-22页 |
2.2.2 景区建筑的属性 | 第22-23页 |
2.2.3 景区建筑设计理念 | 第23-25页 |
2.3 视觉感知 | 第25-31页 |
2.3.1 概念解析 | 第25-26页 |
2.3.2 理论概述 | 第26-30页 |
2.3.3 研究范围与方法 | 第30-31页 |
2.4 视觉感知动力及原理 | 第31-39页 |
2.4.1 整体认知 | 第32-34页 |
2.4.2 图底关系 | 第34-35页 |
2.4.3 先验形式 | 第35-36页 |
2.4.4 深层结构 | 第36-39页 |
第三章 景区建筑规划与视觉控制 | 第39-68页 |
3.1 引论 | 第39页 |
3.2 建筑规划 | 第39-40页 |
3.2.1 任务内容 | 第39页 |
3.2.2 规划方法 | 第39-40页 |
3.2.3 设计原则 | 第40页 |
3.3 路径分析 | 第40-47页 |
3.3.1 路径的概念 | 第40-43页 |
3.3.2 路径空间序列 | 第43-46页 |
3.3.3 基于路径的视点选择 | 第46-47页 |
3.4 建筑选址 | 第47-59页 |
3.4.0 山体形态对于视线效果的影响 | 第47-50页 |
3.4.1 基于ARCGIS视域可见性分析 | 第50-55页 |
3.4.2 Q分析法对于视点的二次筛选 | 第55-59页 |
3.5 体量控制 | 第59-67页 |
3.5.1 建筑平面与场地的视觉关系 | 第59-63页 |
3.5.2 建筑尺度与体量的视觉感知 | 第63-65页 |
3.5.3 视觉遮蔽理论的定量控制 | 第65-67页 |
3.6 小结 | 第67-68页 |
第四章 景区建筑设计与视觉感知 | 第68-96页 |
4.1 引论 | 第68页 |
4.2 建筑设计 | 第68-69页 |
4.2.1 任务内容 | 第68页 |
4.2.2 设计方法 | 第68-69页 |
4.2.3 设计原则 | 第69页 |
4.3 建筑“观景”空间设计方法 | 第69-81页 |
4.3.1 观景空间与视域导向 | 第69-70页 |
4.3.2 景框空间设计方法 | 第70-74页 |
4.3.3 廊道空间设计方法 | 第74-79页 |
4.3.4 台地空间设计方法 | 第79-81页 |
4.4 建筑“成景”形式处理方法 | 第81-90页 |
4.4.1 成景形式与视觉引力 | 第81-82页 |
4.4.2 层化形式处理方法 | 第82-84页 |
4.4.3 嵌入形式处理方法 | 第84-88页 |
4.4.4 悬挑形式处理方法 | 第88-90页 |
4.5 建筑“融景”材质呈现方法 | 第90-94页 |
4.5.1 材质呈现与视觉感受 | 第90-91页 |
4.5.2 色彩呈现方式 | 第91-92页 |
4.5.3 质感呈现方式 | 第92-94页 |
4.6 小结 | 第94-96页 |
第五章 实例研究 | 第96-110页 |
5.1 实际案例 | 第96-101页 |
5.1.1 习习山庄——跌落形式与廊道空间 | 第96-98页 |
5.1.2 比利牛斯山乡村小屋——嵌入形式与框景空间 | 第98-100页 |
5.1.3 挪威托罗尔斯第根山道景观设计——架空处理以及平台空间 | 第100-101页 |
5.2 建筑竞赛 | 第101-104页 |
5.3 概念设计 | 第104-110页 |
5.3.1 项目介绍 | 第104页 |
5.3.2 基地选址 | 第104-106页 |
5.3.3 体量控制 | 第106-109页 |
5.3.4 方案设计 | 第109-110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110-113页 |
6.1 景区建筑设计步骤总结及策略归纳 | 第110-112页 |
6.2 研究展望 | 第112-113页 |
参考文献 | 第113-117页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第117-118页 |
致谢 | 第118-11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