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论文--交通运输业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论文--水路论文--港口码头论文

港池水交换及浮油清理工程布设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一章 绪论第9-16页
    1.1 课题的提出第9-11页
        1.1.1 研究背景第9-10页
        1.1.2 研究意义第10-11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1-14页
        1.2.1 水动力模型研究进展第11-12页
        1.2.2 水交换研究现状第12-14页
        1.2.3 溢油模拟研究进展第14页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路线第14-16页
第二章 水动力学模型的构建与求解第16-21页
    2.1 EFDC模型介绍第16-20页
        2.1.1 垂向坐标系第16-17页
        2.1.2 水动力控制方程第17-18页
        2.1.3 边界条件第18-20页
        2.1.4 初始条件第20页
    2.2 模型的离散求解第20页
    2.3 本章小结第20-21页
第三章 水动力模型的验证与流场模拟第21-33页
    3.1 研究区域概况第21-25页
        3.1.1 气象条件第21-23页
        3.1.2 水文状况第23-25页
    3.2 网格剖分第25-26页
    3.3 主要参数设置第26页
        3.3.1 水深地形第26页
        3.3.2 计算参数第26页
    3.4 水动力模拟验证第26-28页
    3.5 计算结果分析第28-32页
    3.6 本章小结第32-33页
第四章 天津南港港池水交换研究第33-49页
    4.1 研究区域的网格剖分第33-34页
    4.2 港池水动力分析第34-36页
    4.3 东港池水交换研究第36-44页
        4.3.1 东港池平均水交换能力第37-39页
        4.3.2 分区水体交换能力第39-42页
        4.3.3 季风的影响第42-44页
    4.4 西港池水交换研究第44-47页
        4.4.1 西港池水交换现状第44-46页
        4.4.2 西港池水交换改善第46-47页
    4.5 本章小结第47-49页
第五章 天津南港清理工程位置与布局研究第49-61页
    5.1 粒子追踪模型第49-50页
    5.2 溢油模拟实验第50-52页
        5.2.1 溢油初始条件的设定第50页
        5.2.2 溢油扩散结果分析第50-52页
    5.3 清理工程位置选取第52-59页
        5.3.1 清理方案设置第52-53页
        5.3.2 不同清理方案的清理效果比较第53-58页
        5.3.3 季风的影响以及清理方案优选第58-59页
    5.4 本章小结第59-61页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第61-64页
    6.1 结论第61-62页
    6.2 展望第62-64页
        6.2.1 研究不足第62-63页
        6.2.2 建议第63-64页
参考文献第64-68页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第68-69页
致谢第69-70页

论文共7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再生水反渗透—臭氧—加氯处理系统协同运行优化
下一篇:纳米铁用于污染水体与底泥治理的模拟实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