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9页 |
ABSTRACT | 第9-15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5-37页 |
·植物雄性不育及其机制研究 | 第15-17页 |
·细胞质雄性不育 | 第15-17页 |
·细胞核雄性不育 | 第17页 |
·小麦雄性不育及杂种优势利用 | 第17-20页 |
·小麦细胞质雄性不育系 | 第17-18页 |
·小麦核型雄性不育系 | 第18-19页 |
·小麦1B/1R 和非1B/1R 类型雄性不育系 | 第19-20页 |
·光温敏雄性不育小麦的研究 | 第20页 |
·光温敏雄性不育小麦育性转换的机制 | 第20-23页 |
·光温环境因子对育性转换的影响 | 第20-22页 |
·光温敏育性转换相关基因的分子机制 | 第22-23页 |
·植物基因功能分析的主要技术及其应用 | 第23-32页 |
·RACE 技术 | 第23页 |
·GenomeWalker 技术 | 第23页 |
·实时定量PCR | 第23-25页 |
·基因体外表达 | 第25-26页 |
·转基因技术 | 第26-27页 |
·RNA 干扰技术(RNA interference,RNAi) | 第27-28页 |
·病毒诱导的基因沉默技术 | 第28-30页 |
·生物信息学 | 第30-32页 |
·MADS-box 和G3BP 基因 | 第32-35页 |
·MADS-box 基因的研究 | 第32-34页 |
·G3BP 基因的研究 | 第34-35页 |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及设想 | 第35-37页 |
第二章 TaMS-MADSbox 基因的克隆、表达及功能分析 | 第37-68页 |
·材料 | 第37-39页 |
·材料和处理 | 第37-38页 |
·主要试剂 | 第38-39页 |
·载体和菌株 | 第39页 |
·试验方法 | 第39-50页 |
·RNA 的提取 | 第39页 |
·TaMS-MADSbox 基因cDNA 全长的克隆 | 第39-45页 |
·序列分析 | 第45页 |
·TaMS-MADSbox 基因的RT-qPCR 分析 | 第45-46页 |
·TaMS-MADSbox 基因的功能分析 | 第46-50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50-65页 |
·小麦TCMS 系、K 型CMS 系及其保持系的育性分析 | 第50-52页 |
·RNA 质量分析 | 第52页 |
·TaMS-MADSbox 的cDNA 全长克隆 | 第52-58页 |
·TaMS-MADSbox 的表达模式分析 | 第58-60页 |
·TaMS-MADSbox 的功能分析 | 第60-65页 |
·讨论 | 第65-68页 |
·MADS-box 基因与植物花发育 | 第65-66页 |
·BSMV-VIGS 技术在小麦穗部基因沉默研究中的应用 | 第66-68页 |
第三章 TaG3BP 基因的克隆、表达及功能分析 | 第68-97页 |
·材料 | 第68-69页 |
·材料和处理 | 第68页 |
·主要试剂 | 第68-69页 |
·载体和菌株 | 第69页 |
·试验方法 | 第69-76页 |
·RNA 及基因组DNA 的提取 | 第69页 |
·TaG3BP 全长cDNA 的克隆 | 第69页 |
·三种K 型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及其保持系中TaG3BP 全长cDNA 的克隆 | 第69-71页 |
·TaG3BP 基因组序列的PCR 扩增 | 第71页 |
·TaG3BP 5′侧翼序列的扩增 | 第71页 |
·目的片段的回收、连接转化及阳性克隆筛选 | 第71页 |
·序列分析 | 第71页 |
·TaG3BP 的原核表达分析 | 第71-74页 |
·TaG3BP 的抗体制备 | 第74-75页 |
·TaG3BP 的Western blot 分析 | 第75-76页 |
·TaG3BP 的RT-qPCR 分析 | 第76页 |
·TaG3BP 基因的功能分析 | 第76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76-94页 |
·TaG3BP 基因cDNA 全长序列的获得及结构域分析 | 第76-78页 |
·TaG3BP 基因组全长序列的获得及序列分析 | 第78页 |
·系统进化分析 | 第78-80页 |
·TaG3BP 启动子序列分析 | 第80-82页 |
·TaG3BP 的原核表达分析 | 第82-85页 |
·TaG3BP 的Western blot 分析 | 第85-86页 |
·TaG3BP 的表达模式分析 | 第86-88页 |
·CMS 系及其保持系中TaG3BP 的序列比对分析 | 第88-90页 |
·TaG3BP 的功能分析 | 第90-94页 |
·讨论 | 第94-97页 |
·细胞质雄性不育(CMS)的机理 | 第94-95页 |
·G3BP 与温敏雄性不育的育性恢复 | 第95-97页 |
第四章 结论 | 第97-99页 |
参考文献 | 第99-111页 |
缩写目录 | 第111-112页 |
附录1 实验所用试剂配制方法 | 第112-115页 |
附录2 实验所用仪器 | 第115-116页 |
致谢 | 第116-117页 |
作者简介 | 第11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