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化学论文--物理化学(理论化学)、化学物理学论文

芳香性多齿甜菜碱类衍生物的氢键包合物和金属配合物的制备及结构研究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第一章 前言第8-30页
    1.1 羧基的性质及配位模式第8-14页
        1.1.1 羧基的性质第8-10页
        1.1.2 羧基与金属离子常见的配位模式第10-14页
    1.2 配位化合物形成拓扑结构的影响因素第14-25页
        1.2.1 金属离子对配合物结构的影响第14-15页
        1.2.2 阴离子对网络结构的影响第15-18页
        1.2.3 配体对网络结构的影响第18-21页
        1.2.4 非键作用对网络结构的影响第21-25页
    1.3 氢键包合物第25-28页
        1.3.1 包合物的发展历程第25页
        1.3.2 包合物的组成第25-26页
        1.3.3 包合物的分类第26-28页
    1.4 选题意义和研究内容第28-30页
        1.4.1 选题意义第28页
        1.4.2 研究内容第28-30页
第二章 包合物、配合物的合成与表征第30-42页
    2.1 试剂与仪器第30-31页
        2.1.1 试剂第30-31页
        2.1.2 仪器第31页
    2.2 配体的合成第31-35页
        2.2.1 烟酸乙酯及异烟酸乙酯的合成第31-32页
        2.2.3 前体 9,10-二氯甲基蒽的合成第32页
        2.2.4 配体 9,10 二(4 羧基吡啶基)甲基蒽(L1)的合成第32-33页
        2.2.5 配体 9,10-二(3-羧基吡啶基)甲基蒽(L2)的合成第33页
        2.2.6 前体 1,4-二氯甲基萘的合成第33页
        2.2.7 配体 1,4-二(4-羧基吡啶基)甲基萘(L3)的合成第33-34页
        2.2.8 配体 1,5-二(3-羧基吡啶基)甲基萘(L4)的合成第34页
        2.2.9 前体 4,4’-二氯甲基联苯的合成第34页
        2.2.10 配体 4,4’-二(4-羧基吡啶基)甲基联苯(L5)的合成第34-35页
        2.2.11 配体 4,4’-二(3-羧基吡啶基)甲基联苯(L6)的合成第35页
    2.3 配位聚合物的合成第35-37页
        2.3.1 配体 L1 的化合物的合成第35页
        2.3.2 配体 L2 的化合物的合成第35-36页
        2.3.3 配体 L3 的化合物的合成第36-37页
        2.3.4 配体 L4 的化合物的合成第37页
        2.3.5 配体 L5 的化合物的合成第37页
    2.4 红外光谱第37-40页
    2.5 配位聚合物的热重分析第40-41页
    2.6 配位聚合物结构测定方法第41-42页
第三章 包合物、配合物的结构分析第42-74页
    3.1 配体 L1,L2,L5 参与合成的配位聚合物第42-58页
        3.1.1 {[Ce(L1)1.5(H_2O)_2]·3(NO_3)·6(H_2O)}_n第42-44页
        3.1.2 {[Pr(L2)_2(H_2O)_4]_2·6ClO_4·8H_2O·L2}_n第44-47页
        3.1.3 {[Ag_2L2(DMSO)_2(H_2O)_2]·2ClO4}_n第47-50页
        3.1.4 {[Cu_2(L2)_2(DMSO)(H_2O)_5]·2DMSO·10H_2O·Cl·3ClO4_}_n第50-52页
        3.1.5 { [ZnL_2(Cl)_2]·DMSO·2H_2O}_n第52-54页
        3.1.6 {[Mn(L5)_2(H_2O)_2]·2ClO_4·8H_2O·L5}_n第54-57页
        3.1.8 讨论第57-58页
    3.2 配体 L3, L4 参与合成的化合物第58-74页
        3.2.1 (L3·3H_2O)n第58-61页
        3.2.2 (L3·DMSO·2H_2O)_n第61-65页
        3.2.3 [L3·(C_(10)H_(10)N_2)0.5·2H_2O]_n第65-67页
        3.2.4 (L3·C_6H_8N2·H_2O)_n第67-70页
        3.2.5 [(L4)_(0.5)·H_2O]_n第70-72页
        3.2.6 讨论第72-74页
第四章 结论第74-76页
参考文献第76-81页
发表论文第81-82页
附录第82-99页
致谢第99页

论文共9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PEG400和离子液体改性的醇胺水溶液表面张力实验和模型研究
下一篇:2-苯基-3,5-二取代异噁唑类化合物的合成及活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