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3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8页 |
1.2 研究现状 | 第8-11页 |
1.3 本文的主要工作 | 第11-12页 |
1.4 本文组织结构 | 第12-13页 |
第二章 相关理论技术 | 第13-21页 |
2.1 XML相关概念 | 第13-14页 |
2.1.1 XML语言 | 第13-14页 |
2.1.2 XML模式实体 | 第14页 |
2.2 异构数据交换相关理论 | 第14-20页 |
2.2.1 异构数据交换策略 | 第14-17页 |
2.2.2 基于XML的异构数据交换 | 第17-20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20-21页 |
第三章 一种通用的关系模式到本体映射的算法 | 第21-41页 |
3.1 问题描述 | 第21-22页 |
3.1.1 关系模式、本体及其映射的定义 | 第21-22页 |
3.1.2 关系模式到本体映射的难点 | 第22页 |
3.2 关系模式到本体映射的分类 | 第22-26页 |
3.2.1 基于模型转换途径的分类 | 第23-25页 |
3.2.2 基于映射策略适用范围的分类 | 第25-26页 |
3.3 Similarity Flooding算法 | 第26-30页 |
3.3.1 算法框架 | 第26页 |
3.3.2 算法描述 | 第26-30页 |
3.4 RS2O算法设计 | 第30-34页 |
3.4.1 算法意义 | 第30-31页 |
3.4.2 算法框架 | 第31-32页 |
3.4.3 算法描述 | 第32-34页 |
3.5 RS2O系统实现 | 第34-36页 |
3.5.1 SF实现 | 第35页 |
3.5.2 RS2O实现 | 第35-36页 |
3.6 RS2O系统分析 | 第36-40页 |
3.6.1 评估数据 | 第36-38页 |
3.6.2 评估方法 | 第38页 |
3.6.3 实验结果 | 第38-40页 |
3.7 本章小结 | 第40-41页 |
第四章 一种关系模式到XML模式的间接转换算法 | 第41-55页 |
4.1 算法简介 | 第42-43页 |
4.2 间接模式转换算法描述 | 第43-45页 |
4.2.1 通用规则 | 第43页 |
4.2.2 语义关系 | 第43-45页 |
4.3 XSD图和它的结构 | 第45页 |
4.4 间接模式转换算法实例 | 第45-50页 |
4.4.1 关系模式 | 第46页 |
4.4.2 XER图解 | 第46页 |
4.4.3 转换过程 | 第46-50页 |
4.4.4 XSD图 | 第50页 |
4.5 实验 | 第50-53页 |
4.5.1 关系模式到XSD | 第50-51页 |
4.5.2 XSD图和它的结构 | 第51-52页 |
4.5.3 验证 | 第52-53页 |
4.6 总结 | 第53-54页 |
4.7 本章小结 | 第54-55页 |
第五章 数据匹配及交换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 第55-72页 |
5.1 数据交换系统设计 | 第55-56页 |
5.1.1 数据交换系统的设计要点 | 第55页 |
5.1.2 数据交换系统的总体框架 | 第55-56页 |
5.2 数据交换系统实现 | 第56-66页 |
5.2.1 应用层 | 第56-59页 |
5.2.2 集成层 | 第59-62页 |
5.2.3 资源层 | 第62-65页 |
5.2.4 通用数据交换模式 | 第65-66页 |
5.3 运行实验 | 第66-71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71-72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72-74页 |
6.1 本文总结 | 第72-73页 |
6.2 未来展望 | 第73-74页 |
致谢 | 第74-75页 |
参考文献 | 第75-78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78-79页 |
附录A | 第79-82页 |
附录B | 第82-8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