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页 |
Аннотация | 第5-8页 |
绪论 | 第8-20页 |
第一章 语言文化学理论及其基本概念 | 第20-47页 |
1.1 语言文化学的基本理论概述 | 第20-33页 |
1.1.1 语言世界图景的概念及其内涵 | 第24-26页 |
1.1.2 术语“концепт”及语言文化观念 | 第26-33页 |
1.2 观念分析及其方法 | 第33-39页 |
1.2.1 观念分析法的形成及其发展 | 第33-35页 |
1.2.2 语言文化分析法 | 第35-39页 |
1.3 观念隐喻概念 | 第39-45页 |
本章小结 | 第45-47页 |
第二章 屠格涅夫作品中观念“жизнь”的语言文化分析 | 第47-77页 |
2.1 意义内涵 | 第47-63页 |
2.1.1 历史词源学分析 | 第47-49页 |
2.1.2 构词聚合体分析 | 第49-61页 |
2.1.3 观念词жизнь的同义和反义关系分析 | 第61-63页 |
2.2 概念内涵 | 第63-69页 |
2.2.1 词典释义分析 | 第63-65页 |
2.2.2 观念特征在小说《贵族之家》和《父与子》中的体现 | 第65-69页 |
2.3 形象内涵 | 第69-74页 |
2.4 价值内涵 | 第74-75页 |
本章小结 | 第75-77页 |
第三章 屠格涅夫作品中观念“смерть”的语言文化分析 | 第77-97页 |
3.1 意义内涵 | 第77-90页 |
3.1.1 历史词源学分析 | 第77-78页 |
3.1.2 构词聚合体分析 | 第78-87页 |
3.1.3 观念词смерть的同义和反义关系分析 | 第87-90页 |
3.2 概念内涵 | 第90-92页 |
3.2.1 词典释义分析 | 第90页 |
3.2.2 观念特征在小说《贵族之家》和《父与子》中的体现 | 第90-92页 |
3.3 形象内涵 | 第92-93页 |
3.4 价值内涵 | 第93-95页 |
本章小结 | 第95-97页 |
第四章 屠格涅夫作品中生死观念的形成背景 | 第97-106页 |
4.1 个人和社会生活的双重影响 | 第97-100页 |
4.1.1 个人生活 | 第97-98页 |
4.1.2 社会生活 | 第98-100页 |
4.2 民族文化的影响 | 第100-102页 |
4.3 悲观主义思想的影响 | 第102-104页 |
本章小结 | 第104-106页 |
结语 | 第106-108页 |
参考文献 | 第108-114页 |
词典来源 | 第114-116页 |
例证来源 | 第116-117页 |
致谢 | 第117-119页 |
附录 | 第119-123页 |